直肠脱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赵雪芳只要心脏还在跳,决不离开岗位山西
TUhjnbcbe - 2023/5/10 20:21:00

生平简介

赵雪芳(-年),女,山西阳城人。年加入中国共产*。年被医院工作,先后任妇产科副主任、主任、*支部书记、副院长。年中共山西省委做出“向优秀共产*员赵雪芳学习”的决定;年全国总工会命名她为“全国职业道德十佳标兵”;年她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最高荣誉奖——“白求恩奖章”,全国妇联授予她“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年她被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员”称号。

赵雪芳说

“医生不能脱离临床,更不能离开病人,一个离开病人的医生,就等于没有了生命价值。”

“病人的生命就是我事业的生命,病人的康复就是我事业的成功,我最大的快乐就是为每一位患者解除病痛。”

“人民养育了我,我就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人民。”

“患者的欢乐才是我人生价值的所在。”

“只要心脏还在跳动,我就决不离开自己的战斗岗位。”

“我的生命是属于病人的,我不能让病人失望。”

“我是来自太行山区的,在我们那里,还有许许多多的姐妹看不起病,住不起院。住在那么好的病房里,我怎么能安心呢?”

她是一名医生,行医30年间,以一颗赤诚炽热的心温暖了千万患者的心;以精益求精的医术为患者打开了希望的天地;以共产*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宗旨意识,把自己全部奉献给人民。

她是赵雪芳,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位“白求恩奖章”获得者,也是无数医务人员学习的楷模。

对工作极度认真对下属极度严格

6月9日,怀着对赵雪芳的崇敬之情,山西晚报记者来到她生前工作的地方——医院。医院的轮廓还没有完全看清楚,一座高大的铜雕就已经映入眼帘。在雨水的冲刷下,赵雪芳雕像下面“救死扶伤无私奉献”八个字格外清晰。医院,“弘扬雪芳精神优质服务患者”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赵雪芳已经离开了20多年,她的故事、她的精神却一直被传承下来,医院里,随便找几个人问问,大家都能或多或少说上那么几句。

在妇女保健科主任马慧芬的印象里,赵雪芳是一个对工作极度认真、对下属极度严格的人。一次,她发现一名医生所写的病历不合格,当即扣除这名医生一个月奖金,并主动承担管理不严的责任,扣发了自己一个月奖金。一次,两名值班护士不慎烫伤就诊婴儿脚面,赵雪芳毫不留情地扣发了她们一季度奖金,并两次召开全科会议要求大家吸取教训。

在担任妇产科主任和*支部书记后,赵雪芳除了严以律己、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继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医疗水平外,还把功夫下在培养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进步上。她毫无保留地把经验技术传授给年轻人。经过几年努力,全科整体业务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她率领全科人员潜心研究,开展了大量临床科研活动,利用中西医结合办法,主持开展了“中药治疗慢性宫颈炎、阻断癌性病变”科研项目,研制成功了治疗慢性宫颈炎和宫颈癌前期病变的H71、H、H等多种中西药剂;成功地开展了复杂尿漏修补术,探索出一套挽救羊水栓塞的有效方法;组建了晋东南地区第一个遗传室,对初生儿的缺陷检测有了科学诊断依据;开展了阴道成形术、中药促产程等项目,填补了该地区的技术空白。

“那时候,每年年终进行的职工考核、奖金评议会,我们妇产科都是抓得最严的,赵主任总是引导我们提问题、找差距、定措施,奖惩分明。”马慧芬介绍,在科室管理上,赵雪芳敢抓敢管,不讲情面,因为在她看来,只有平时要求严一点,手术台上出危险的几率才会少一些。“妇产科还保留着赵主任在时的很多传统,医院里举行的各种比赛,只要有妇产科参加,就肯定是要拿第一的。”马慧芬说。

视病人如亲人关怀照顾无微不至

“那时候,因为刚参加工作,也没怎么和赵主任打交道,但她对病人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们都看在眼里,那可真的是视病人如亲人。”已经是体检中心护士长的范潞霞回忆,赵雪芳几乎把每位患者都视作自己的亲人。生人、熟人,城里人、乡下人,有钱的、没钱的,都能得到她的真诚接待和精心诊治。有些生活贫困的患者一时付不起医药费,她先垫上。手术后需要加强营养的,她就在家熬好红枣小米汤送来。对于重病号,她还提上罐头、水果到床前探视。她治好一个病人,就认下一门亲戚。赵雪芳究竟有多少门这样的“亲戚”,谁也说不清。

在妇产科,专门腾出了一块地方,存放赵雪芳生前用过的一些物件和图片、资料。其中,有一个药罐,这是赵雪芳生前给患者熬药用的。“一些病人因为家境贫困,赵主任就尽量给他们开一些价格便宜的中草药,大家没有条件熬,她就直接把药带回家,熬好了带回来给病人吃,遇到身体状况不好的,她还会一勺一勺地喂。”回忆起这些,产科护士长杨丽萍有些哽咽,“每次查房,赵主任要把每个产妇的被子掀起来看一看。”

给杨丽萍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一个特殊的病人。“看,就是这个。”顺着她手指的方向,山西晚报记者在展板上看到了一张照片,一名年轻的女性躺在病床上,赵雪芳正站在她旁边询问情况。原来,这名患者是有一次赵雪芳去乡卫生院做手术时无意间发现的。那天,赵雪芳已经做完手术,准备离开时,旁边一张床上的病人引起了她的注意。这是一个30多岁的妇女,脸色苍白,冷汗淋漓,不住地呻吟。赵雪芳连忙询问,医院先按胆囊炎治疗着。赵雪芳详细询问病史,认真检查了病人的腹部。心头一惊,这是宫外孕,出血性休克,必须立即做手术!赵雪芳当机立断,不能全麻就用局麻,没有血浆就用流在腹腔的血回输。她让卫生院院长准备一把汤勺赶快消*。

病人被送进手术室时,天色已晚,偏偏又停了电。“快找手电筒来照明!”赵雪芳下着命令。

在四束微弱的手电光下,手术开始了,随着手术刀一划,鲜血立即涌出切口。赵雪芳迅速止住出血,用那把汤勺,一勺一勺把病人腹腔内的积血舀出来,经过滤,又一滴一滴回输到病人的血管里。手术成功了,病人的血压开始回升。整整一夜,赵雪芳守在病人床前,直到病人的双眼重新闪烁出生命之光。

直到生命尽头满脑子惦记的还是病人

年1月,赵雪芳被确诊为膀胱癌,然而她没有向病魔低头。她在接受了手术治疗安排后,没有休息一天,直到自己做手术的前一天,还给病人做了3台手术。临手术的前一个钟头,她还在查房、看望病人。手术后,她仍然以一个健康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承担着科主任、支部书记的全部责任,和以往一样,加班、值班、手术、出诊。

年,她被确诊为直肠癌。在院领导的劝说和同志们的关心下,她同意做手术,日期定在12月9日。

12月7日,星期六。医院照常上班,还特意安排了两台手术。做完第一台手术,已到中午。第二台手术的患者并非急症,这天又是周末,大家提议手术改在下周,几位医生已脱下手术衣准备离开。赵雪芳面色苍白,带着几分命令,也带着几分恳求,让大家把手术做完再走。

12月9日,赵雪芳做了直肠癌手术。她没有倒下,又挺过来了。省卫生厅考虑到她的工作和身体情况,决定在职称晋升考核中对她免试,但她不仅坚持考了,而且考得很好。

年,癌细胞转移至肺部,赵雪芳听从领导的安排,去北京接受治疗。然而,从北京回来的第二天,赵雪芳就又违背了北京专家让她至少全休3个月的命令,迫不及待地穿起白大褂,出现在患者面前……杨丽萍告诉山西晚报记者,生命进入倒计时的赵雪芳已是虚弱不堪,心里却依然挂牵着妇产科的工作。她把当时科室副主任孙清芳叫至床前,用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说:“我就要去了,今后你肩上的担子会更重……注意身体,带领大伙好好干……”

年11月11日,医院发出了病危通知书。从昏迷中醒来的赵雪芳已十分清楚自己余日不多。思来想去,心潮难平,她忍着病痛写下了遗嘱:“当我的生命进入最后阶段,比如出现昏迷、瘫痪、脑疝等危急病情,请务必不要给我任何抢救,如:吸痰、人工呼吸、气管插管,任何抢救药品也不要用……让我安然静静而去,如果能这样,我真感激不尽大家。我死后请不要成立什么治丧委员会,不张贴讣告,不通知亲朋好友,不要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我的尸体火化之后,骨灰盒由儿女带回安放。骨灰盒买个最低价的即可……”

年5月31日,赵雪芳因病不幸逝世。

山西晚报记者薛琳

记者手记

年,山西省电视艺术家们根据赵雪芳的事迹创作了纪实性电视剧《一个医生的故事》。采访结束后,我特意找到这部只有两集的片子,完完整整地看了一遍。在著名演员奚美娟的演绎下,赵雪芳的无私、忘我被展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在她已经确诊癌症后,还依旧坚守在岗位上,出门诊、做手术。母亲突发心梗,不幸离世,原本回乡为母亲送终的她,在得知家乡的姐妹们因贫穷落后而忍受宫颈糜烂、子宫脱垂等妇科病的煎熬时,出殡当天下午她就脱下孝服,穿起白大褂走进乡卫生院。连续3天为远近多位妇女免费做检查。由于站得太久,她的脚肿得老高,但她不吭一声,毫无怨言,疲劳至极却心里舒坦。返城前,她还自掏腰包留下元供村里修校、搭桥所用,带走的却是几十份病理标本和一身疲惫。没过多久,她再次回乡,3天内为7位妇女免费做了手术。手术做完已是午夜时分,她精疲力竭,几乎晕倒。由于不放心患者的病况,她硬撑着身子守候着术后的病人。临别,又掏出多元分赠给患者,嘱咐她们回家后买点营养品补补身子。

闻知她将要离乡返城的消息后,竟有余名乡亲自发跑来为她送行。淳朴的山里人用最古老的方式表达着他们对赵雪芳的感激和留恋:有的送来满篮红枣,有的送来用手巾兜着的鸡蛋……她的手被姐妹们紧紧拉着,久久不放。有几个老乡眼含热泪,呼唤着雪芳,挽留她多住几天。赵雪芳谢过老乡们的一片盛情,一件东西都不肯收,拖着透支的身体向大伙挥手告别。

这一幕幕场景,无不让人动容。山西晚报记者也几乎是哭着看完了整部片子,对赵雪芳的记忆也永远地定格在“雪芳精神展览厅”那张村民为她送行的照片上,这不就是对她30多年从医生涯最好的诠释。

(责编:褚嘉琳)

1
查看完整版本: 赵雪芳只要心脏还在跳,决不离开岗位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