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有句话说得不错:虚惊一场这四个字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成语,比起什么兴高采烈、五彩缤纷、一帆风顺都要美好百倍。你可懂什么叫失去。
今天,尤小迈要和大家分享这样一个真人真事:
“癌症”患者的“自救”
年春节的前4天,杨女士在妈妈的催促下做了一次全面体检。影像显示杨女士的肠道内长了一个东西。接诊的老教授看过后第一句话是:“可能不太好,怀疑是恶性肿瘤,以后要挂袋子”。
(所谓“挂袋子”就是永久造口。一些直肠癌手术如果没办法保肛,需要把直肠和肛门一起去掉,然后在腹部开个口,叫造口,在外面套个造口袋,今后排泄都要从肚子排到造口袋里。由于没有肛门的括约肌控制,排便和声音也会不受控制。)
由于杨女士病变的位置在肛门口。如果选择手术治疗,将面临%无法保肛的结果。
得知这个消息后,杨女士妈妈在医生办公室的哭声响彻整层楼。她自己也如遭受晴天霹雳一般,全都蒙了。不到30岁的年纪,还没有结婚生子。如果做了手术,谁还敢要她这样一个“造口人”?如果选择放化疗治疗,甚至可能终身不能怀孕。想到这里,她的心一点一点地往下沉,喉咙开始发堵,眼睛瞬间模糊……
尽管如此,有时现实就是这么的残酷。现在摆在杨女士面前的有两种选择:要么为了活命接受永久造口和残疾,要么选择一把刀悬在头顶,随时面临转移风险。抱着最后的希望,杨女士通过北京尤迈医学诊所,医院专家进行了会诊。
年2月24日,杨女士根据协和专家的建议进行了一系列检查。最终专家通过检查结果得出:她得的不是癌症,而是发炎的息肉。她并不需要做永久造口,只需做一个手术就可以把它取出来。
杨女士于3月17日接受了肠息肉切除手术,并于当天回家休养。一周后,手术病理出来了,结果显示果然不是癌症,也不是癌前病变的息肉,而是多余的组织和粘膜脱垂。当她听到那句:“不是癌症”时,杨女士的眼泪奔涌而出,医生后面的话仿佛都不重要了。后来,她哽咽着接连对医生说:“谢谢,真是太感谢了!过去这段日子对我来说太艰难了。”
我们无法掌控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就像平均确诊年龄67岁的直肠癌,发生在年仅不到30岁的杨女士身上一样。而通过她的经历,我们可以掌握的是,应当以怎样的技巧面对这些不可控的事情。
杨女士在这场“自救事件”上做到了关键一点:听取了多位医生的意见。尽管老专家已经算是专业领域的行家,但她仍然意识到有必要听听其他医生怎么说,是不是还有保肛的可能。
面对罹患重大疾病,多数患者在“确诊”后,往往想到的是尽快治疗,却忽略了寻求其他专家意见的帮助,对诊断结论进行再次确认,以及获取其他更好的治疗方案。
就像杨女士一样,一些患者在确诊重大疾病后,都不知道该如何对首诊医生提出的治疗方案进行评估和回应,对于治疗成效和治疗中所面临的风险也不完全了解。而通过“大病再诊断”,则可以帮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病情,获得客观的诊断结果,并找到更佳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