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脱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病理报告单上的病理诊断看什么肿瘤病理形态
TUhjnbcbe - 2021/6/19 16:54:00

眼疾病

知识点1:眼睑皮脂腺癌的临床特点

眼睑皮脂腺癌(睑板腺癌或麦氏腺癌)是眼睑常见的恶性肿瘤。多见于40-80岁的老年人,以女性多见。其病程长达数月至数年,上睑发病多于下睑,早期酷似睑板腺囊肿(霰粒肿)。

知识点2:眼睑皮脂腺癌的病理改变

眼睑皮脂腺癌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病理改变

肉眼改变

早期时,睑板增厚或出现结节,且质硬,边界清楚,继而肿块发展成为分叶状核桃样,使得眼睑高度肥厚、变形,但皮肤与结膜尚完整。晚期时,可破坏结膜,露出*白色结节。癌组织可沿着睑板腺主导管蔓延至睑缘,导致睑缘肥厚,睫毛脱落,形成溃疡。有的则可向眼眶深部发展,引起眼球突出

镜下改变

在镜下,皮脂腺癌的特点为癌组织呈小叶状结构、癌细胞胞质淡染呈泡沫状以及脂肪染色阳性等。根据组织结构可以分为分化型、鳞状细胞型、基底细胞型、腺型核梭形细胞型。癌细胞根据不同程度的异型性,可见核分裂象。小叶中央可发生坏死及囊性变。间质主要由纤维组织及血管组成,伴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知识点3:眼睑皮脂腺腺癌的鉴别诊断

眼睑皮脂腺癌的鉴别诊断:①鳞状细胞癌;②睑板腺囊肿(霰粒肿);③基底细胞上皮瘤。

知识点4:眼睑*斑瘤的临床特点

眼睑*斑瘤为较常见的眼睑皮肤病变,好发于40-50岁妇女,可伴或不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或高胆固醇血症。

知识点5:眼睑*斑瘤的病理改变

大多数病变会累及双眼睑近鼻根部皮肤,对称或先后发生,大小不等。局部皮肤深*色,略高起。镜下可见真皮或皮下有大片富含脂质的,且胞质呈泡沫状的巨噬细胞为其特点,主要环绕在血管及皮肤附属器周围。

知识点6:眼睑弛缓症的临床特点

眼睑弛缓症又称眼睑松解症,大多发生于青少年,女性较为多见。早期可见双上睑皮肤水肿,继之表面菲薄,弹性消失,呈松垂状,晚期可见皮肤萎缩,表面有多数细皱纹。皮下毛细血管扩张。

知识点7:眼睑弛缓症的病理改变

表皮变薄,并有色素沉着。表皮下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周围结缔组织增生并玻璃样变伴灶状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知识点8:睑板腺囊肿的临床特点

睑板腺囊肿(霰粒肿)是由睑板腺或皮脂腺(Zeis)腺排泄管阻塞、分泌物潴留所引起的慢性非化脓性炎症。此病症大多发生于儿童与青年人,大多见于上睑。临床表现为缓慢增大的睑板内无痛性结节,可反复发生。

知识点9:睑板腺囊肿的病理改变

睑板腺囊肿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病理改变

肉眼改变

为淡*色结节,切面灰*色

镜下改变

镜下表现为脂性肉芽肿,病灶中出现圆形脂滴。早期脂滴周围有中性粒细胞环绕,之后为淋巴细胞、浆细胞、上皮样细胞与多核巨细胞所代替,形成肉芽肿,多核巨细胞胞质内含脂肪空泡,周围可见纤维组织增生,中央不发生干酪样坏死

知识点10:睑板腺囊肿的鉴别诊断

睑板腺囊肿的鉴别诊断:①结核病;②非脂性异物肉芽肿。

知识点11: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

结膜乳头状瘤较为常见,角膜乳头状瘤则较少见。通常见于睑结膜、穹窿部、泪阜、球结膜或角膜缘。乳头状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常见于青少年。在部分乳头状瘤的组织中可以检出人类乳头状瘤病*DNA片段。

知识点12:乳头状瘤的病理改变

乳头状瘤通常发生于泪阜、睑缘者,一般为有蒂或无蒂、灰红色、肉样隆起物。发生于角膜缘、球结膜者,由于眼睑的压迫,大多不呈乳头状,基底较广而扁平。肿瘤的乳头大多为分支状且伴有毛细血管的结缔组织轴心,外面被覆增生的复层鳞状上皮(可含有分泌黏液的杯状细胞)或复层鳞状上皮。结膜与角膜乳头状瘤均可发生恶变,主要根据细胞间变的程度来确定良性与恶性。

知识点13:皮样瘤的临床特点及病理改变

皮样瘤属于先天发育异常所形成的一种错构瘤,它好发于角膜缘外下方及外眦角,单发或多发,单侧或双侧。镜下可见肿块完全由皮肤组织构成,即肿块表面被覆具有毛囊、皮脂腺及汗腺的表皮,深部为纤维组织和脂肪组织。

知识点14:癌前黑变病的临床特点

癌前黑变病为成人的一种获得性黑变病,先前无痣的历史。此病症不发生于小儿。开始为扁平色素斑,然后逐渐蔓延至整个球结膜、睑结膜,偶尔病变在结膜大部分的区域同时发生。仅部分病例发生恶变,部分静止或自发退化。

知识点15:癌前黑变病的病理改变

癌前黑变病早期时,上皮交界处黑色素细胞弥漫增生,形成上皮内巢,并且在上皮内向周围扩展;继而间变的黑色素细胞单个或团块状向上皮表面迁移;晚期间变的黑色素细胞完全代替结膜上皮细胞,并且形成原位黑色素瘤。如果病变进一步向下浸润,则发展为浸润性黑色素瘤。

知识点16:原位癌的临床特点

原位癌多发生于老年人,常见于角结膜交界处。临床上常有异物感、畏光、流泪及视力下降等症状。结膜及角膜原位癌有明显复发倾向,术后应当密切随诊。

知识点17:原位癌的病理改变

原位癌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病理改变

肉眼改变

好发于角膜缘,常表现为混浊的斑状病变,并且倾向于向角膜扩展。斑块周围有明显的血管增生

镜下改变

病变上皮显著增厚,并向表面隆起,边缘突然移行于正常结膜及角膜。增厚的上皮各层均由间变的细胞组成。细胞极向消失,正常的上皮分层也陷于消失,但是基膜完整。间质充血,并且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在上皮较厚处,间质长入呈指状突起

知识点18:结膜炎及角膜结膜炎的临床特点

结膜炎及角膜结膜炎的临床特点见表

类别

特点

急性结膜炎及角膜结膜炎

呈急性非特异性炎症改变

慢性结膜炎及角膜结膜炎

呈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改变,即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及组织细胞增生。可伴有角膜翳,即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的含血管的结缔组织从角膜缘在前弹力层与角膜上皮之间侵入角膜者,晚期形成纤维瘢痕

知识点19:包涵体结膜炎的临床特点

包涵体结膜炎由沙眼衣原体同族的眼生殖道性衣原体感染所致。有新生儿和成人两种类型,见表

类别

特点

新生儿型

新生儿型时新生儿出生时由母亲生殖道衣原体感染引起,表现为:①急性化脓性结膜炎;②结膜乳头状肥厚;③慢性期可有淋巴滤泡形成;④以下睑结膜为明显,但无角膜损害

成人型

成人型可经游泳池(游泳池结膜炎)、手或其他污染了该包涵体的物品所引起,表现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①结膜高度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②结膜呈乳头状增生肥大;③淋巴滤泡形成;④在下穹隆滤泡形成特别明显,角膜一般也无明显损害

知识点20:沙眼的临床特点

沙眼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由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它主要累及上睑结膜、上穹隆与上角膜缘。临床上以结膜淋巴滤泡形成、乳头状增生肥大和角膜血管翳为特征。晚期结膜与角膜结缔组织增生,瘢痕形成。结膜刮片做Giemsa染色找到衣原体性包涵体,有助于诊断。

知识点21:结核性结膜炎的临床特点及病理改变

结核性结膜炎常为原发性感染,伴耳前或颈结核性淋巴结炎。可发生于小儿和成人。临床主要表现为眼睑肿胀,脓性分泌物,通常无疼痛。其病变大多位于睑结膜。形成溃疡性病灶或结节状、息肉状性生物。

组织学上,结核性结膜炎呈现为中央干酪样坏死的结核性肉芽肿病变。抗酸染色可检出少量结核菌。

知识点22:角膜炎的临床特点及病理改变

角膜炎可由细菌、病*、真菌、神经麻痹与角膜暴露等原因引起,病种繁多,其中以细菌性角膜溃疡与病*性角膜炎较为常见。临床上,通常表现为视物模糊、疼痛、畏光和流泪等刺激症状及明显的视力减退。由细菌或真菌感染引起的角膜炎常伴有溃疡形成。

知识点23:结膜*斑(眼裂斑)的临床特点及病理改变

结膜*斑(眼裂斑)为结膜局限性淡*色隆起斑块,位于睑裂间角膜两侧。此病症多发生于老年人。病变部位胶原纤维增粗并断裂成碎片状,进而转变成嗜酸性颗粒状或玻璃样团块状物质,可伴有钙盐沉着。角膜不受损害。*斑表面覆盖上皮发生萎缩或增生。甚至呈假癌样增生。极少数病例可能发生癌变。

知识点24:先天性角膜异常的病理改变

先天性角膜异常可呈现大小、形状或结构异常。有的角膜比正常增大,直径超过1.3cm(正常约1.1cm),称为先天性大角膜;有的角膜较正常细小,直径小于1cm,称为先天性小角膜;有的角膜呈圆锥形(正常椭圆形),称为圆锥形角膜,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累及两眼;角膜皮样瘤是在角膜上出现先天发育异常的皮肤组织。

知识点25:色素上皮肿瘤的临床特点

色素上皮肿瘤(腺瘤或腺癌)指原发于虹膜、睫状体色素上皮或视网膜色素上皮的肿瘤。色素上皮肿瘤多见于成人。色素上皮肿瘤有良性与恶性之分。此肿瘤表现为黑色结节状,临床上易误诊为黑色素瘤,边界清楚或有浸润。

知识点26:色素上皮肿瘤的病理改变

色素上皮肿瘤的瘤细胞呈不规则圆形,胞质含有多少不一的黑色素颗粒,排列成腺管状、条索状或小片状,间质较少。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呈浸润性生长者,为恶性(腺癌)。

知识点27:色素层雀斑的病理改变

色素层雀斑主要发生于虹膜,主要由薄层黑色素细胞在虹膜表面集聚而成,它不引起正常组织结构的破坏。

知识点28:虹膜痣的临床特点

虹膜痣表现为虹膜表面单个或多个扁平的圆形或不规则黑色斑,大小不等,表面平整,边界清楚。通常无临床表现,眼部表现为虹膜基质层黑色素变,虹膜组织轻度变形。

知识点29:虹膜痣的病理改变

主要由梭形、星形或大的上皮样细胞组成,胞质内含多少不等的黑色素颗粒,并呈片状或巢状排列,位于虹膜间质内,不破坏组织。

知识点30:色素层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

色素层恶性黑色素瘤时成人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多发生于30岁以上的成人。表现为单眼发病,没有遗传倾向。早期引起患者视力下降,晚期则能因蔓延及转移危及生命。

知识点31:色素层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改变

色素层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部位以脉络膜最为多见,睫状体次之,虹膜较为少见。根据肿瘤细胞形态分为四型,见表

序号

类别

特点

1

梭形细胞型

A型①梭形细胞细长;②核长卵圆形,染色质细而均匀,核仁不明显

梭形细胞型瘤组织常呈束状、栅栏状或漩涡状排列,瘤细胞含色素较少,但在肿瘤边缘部分色素较多

B型①梭形细胞较肥胖;②核大、卵圆形,有小核仁

2

上皮样细胞型

①有小上皮样细胞和大上皮样细胞之分;②瘤细胞圆形或多角形,胞质丰富,呈颗粒状、空泡状或均质状;③核大,圆或卵圆形,有时呈空泡状,有1个或多个大而明显的核仁,有时可见多核或不规则核,核分裂象多见;④瘤细胞呈片状或巢状排列;⑤常伴出血和坏死

3

混合型

由梭形细胞型核上皮样细胞型两种类型混合组成,最多见

4

坏死型

①肿瘤组织坏死明显以至于不能辨别组织类型时称之;②由于广泛坏死,有时导致囊肿形成,甚至整个肿瘤呈囊状并因此自发性退化;③其病死率不及以上各型高;④可能与免疫或血液循环障碍有关

上述各种类型中,以梭形细胞型特别是A型分化最好,B型次之,上皮样细胞型分化最差,恶性程度最高。各例瘤细胞内黑色素含量多寡不一,黑色素的含量与预后无关。

知识点32:色素层恶性黑色素瘤的鉴别诊断

色素层恶性黑色素瘤的鉴别诊断:①梭形细胞A型黑色素瘤与平滑肌瘤相鉴别;②无色素性黑色素瘤与眼内其他恶性肿瘤和转移性肿瘤的鉴别;③痣;④色素上皮肿瘤。

知识点33:白内障的临床特点

晶状体部分或完全混浊,称为白内障。白内障常见于40岁以上,且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多。引起白内障的病因可为先天性、后天性和老年性。

知识点34:白内障的病理改变

临床上,白内障一般可以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然而其病变基本类似,主要表现为晶状体纤维变性及囊上皮的改变。晶状体纤维间由于水分的积聚而出现裂隙、空泡,纤维肿胀增粗,进而崩解成为大小不一、球形的嗜酸性小体,称为Morgagnis小球。晶状体囊上皮细胞部分萎缩或消失,部分不规则增生。进一步发展,晶状体纤维皮质液化,使硬化的晶状体核漂浮于液体中或沉着于囊底部,称为成熟性白内障。如果晶状体缩小,变成扁平的*色斑块,硬度增加,则称为过度成熟性白内障。如果晶状体囊因外伤而破裂,常能够引起明显的炎症反应,在变性、坏死的晶状体纤维中,可有中性粒细胞浸润,继之由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等形成肉芽肿。当变性的晶状体物质溢出至房水或眼腔内时,一般能够被吸收而不引起病变,但有时却能够引起两种严重的后果,即晶状体性眼内炎核晶状体性青光眼。

知识点35:晶状体性眼内炎的临床特点

晶状体性眼内炎(晶状体性过敏性眼内炎)为手术、外伤或晶状体自发性破裂,主要由晶状体物质溢出到眼房内而引起的一种非感染性眼内炎。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反应。大多发生在晶状体破损后1-14天。

知识点36:晶状体性眼内炎的病理改变

在晶状体内以及晶状体残屑周围出现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继而由增生的上皮样细胞与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等形成肉芽肿。最终纤维组织增生而纤维化。晶状体性眼内炎很少或不累及后极部视网膜和色素层。

知识点37: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一种来源于光感受器前体细胞的恶性肿瘤,以4岁以下的婴幼儿为多见,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成人罕见。患儿早期症状为白瞳症(又称为“猫眼”)。早期影响视力,晚期则由于广泛浸润、颅内蔓延甚至全身转移而危及生命;预后差,病死率较高。视网膜母细胞瘤主要有非遗传型与遗传型两类;非遗传型占55%-65%,无家族史,单眼患病,发病年龄较迟;而遗传型又可分为有家族史与散发两种;有家族史者发病年龄小,双眼发病率较高,病变一般为多灶性,其中少数患儿伴有智力迟缓及其他先天性畸形;另有10%-15%散发的单眼发病患儿也属于遗传型。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生一般与位于13q14的Rh基因有关,Rh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Rh基因的丢失或失活可以导致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生。

知识点38: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病理改变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病理改变

肉眼改变

肿瘤位于视网膜,呈团块状,并向玻璃体内或视网膜下生长,大多呈灰白色,常伴有坏死及钙化。按生长方式,分为内生型(向玻璃体内生长)、外生型(向视网膜下间隙生长,早期引起视网膜脱离)、混合型(向内、外两方面生长)、弥漫生长型(使视网膜弥漫性增厚,不形成明显肿块)以及苔藓状生长型(罕见,在视网膜上形成大小不一、类圆形或长条状轻微隆起的白色病灶,常伴有内生型或外生型病变)

镜下改变

未分化型

①瘤细胞密集成团,呈弥漫分布;②瘤细胞小,圆形或类圆形,胞质极少,且核大、浓染,核分裂象多见;③间质极少;④常伴有广泛变性、坏死;⑤坏死灶间的血管周围常伴有残存的瘤组织围绕血管呈环状排列,形成所谓假菊形团

菊形团型

Flexner-Wintersteiner菊形团(F-W菊形团)

由柱状或梨形瘤细胞围绕中央小腔呈辐射状排列,腔面有明显的细胞膜,有的瘤细胞胞质形成突起穿过该膜突向腔内

Homer-Wright菊形团(H-W菊形团)

由锥形瘤细胞围绕位于中央相互交织的细纤维团状的胞质突起所形成,无中央腔隙,也无腔面膜形成

知识点39:渗出性视网膜炎(Coats)的临床特点

渗出性视网膜炎以瞳孔出现*白色闪光(白瞳症)为特征,常常被误诊为视网膜母细胞瘤。以男童多见,单眼发病。其病程缓慢,无家族史。

知识点40:渗出性视网膜炎(Coats)的病理改变

Coats病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病理改变

肉眼改变

一般在眼球后极、视网膜外层或视网膜下间隙出现淡*色渗出物,其中有闪闪发光的胆固醇结晶沉积。一般可伴有血管扩张、扭曲甚至呈串珠状

镜下改变

①病变处可见视网膜血管扩张、血浆渗出、泡沫细胞灶状积聚以及胆固醇结晶沉着等,并且常伴有黑色素瘤颗粒的出现;②视网膜被破坏,结构消失;③常伴有视网膜脱离;④病灶内及周围炎症反应轻微,仅见少量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甚至完全缺如;⑤随后,病变逐渐为纤维性胆固醇性肉芽肿所代替,伴有异物巨细胞形成;⑥晚期甚至钙化与骨化;⑦除了视网膜外,眼球其他组织无明显病变;⑧一般认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壁的损伤是本病的始动变化

知识点41:血管瘤的临床特点

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中胚叶眶肿瘤。以青壮年为多见,男性稍多于女性。临床主要表现为眼球突出,当肿瘤增大到压迫视神经时,可出现视力减退,甚至失明。肿瘤位于眶缘深部,质软,略有弹性。X线检查可见眼眶扩大,但无骨质破坏表现。

知识点42:血管瘤的病理改变

血管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病理改变

肉眼改变

肿块圆或卵圆形,表面光滑,包膜完整,切面暗红,均质或海绵状

镜下改变

一般分为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与混合型血管瘤三型,其中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海绵状血管瘤由窦状扩张的血管组成,窦腔大小不等,壁薄,其间含有少量的纤维组织。血管瘤组织内有时含有大量脂肪组织或纤维组织,此时分别称为血管脂肪瘤与纤维血管瘤。少数病例的瘤组织内还可出现钙盐沉着和软骨形成

知识点43:脑膜瘤的临床特点

脑膜瘤多发生于30岁以上的女性,临床主要表现为眼球突出、视力下降及运动障碍。大多位于眼眶上方。X线检查可见眼眶、视神经孔及眶上裂均呈不同程度扩大,局部骨质吸收,少数由骨质破坏。

知识点44:脑膜瘤的病理改变

脑膜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病理改变

肉眼改变

肿块呈结节状或不规则形,表面光滑。包绕在视神经和眼球周围,眼球受压萎缩

镜下改变

肿瘤组织结构多样,基本上与颅内脑膜瘤相同

知识点45:脑膜瘤的治疗及预后

脑膜瘤主要行手术治疗,多采取外侧开眶、经颅开眶,该瘤难以完全切除干净,术后极易复发、视力丧失,甚至危及生命。儿童脑膜瘤相对于成人更具侵犯性,预后更差。必要时,可采取改良型眶内容摘除术治疗。

知识点46: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

神经鞘瘤是由周围神经的鞘膜细胞形成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青壮年多见。临床表现为眼球突出、运动障碍、视力下降及眶缘肿块等。肿瘤主要位于球后,其次为上方。X线检查可见眼眶扩大,常伴有骨质吸收,但视神经孔一般无变化。

知识点47:神经鞘瘤的病理改变

与其他部位的神经鞘瘤相同,神经鞘瘤如出现以下情况,可以考虑为恶性变:生长加快,术后多次复发,在肺内或其他内脏以及局部淋巴结发生转移等。镜下可见瘤细胞间变明显并呈多形性,核分裂象多见,出现瘤巨细胞,丧失神经鞘瘤的一般结构特征,甚至与纤维肉瘤结构类似。

知识点48:眼眶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特点

眼眶横纹肌肉瘤是常见的眼眶原发性恶性肿瘤,出生至成年人均可发生,多发生于10岁以下的儿童,表现为患儿眼球明显突出,常伴有角膜炎、眼睑肿胀及结膜水肿。病变发展迅速,常在数周内形成巨块,破坏眼睑与眼球,导致眼眶扩大、骨质破坏。肿瘤在短期内可直接蔓延到邻近组织,或经血道远处转移,导致死亡。此病病程数月,很少超过一年。

知识点49:眼眶横纹肌肉瘤的病理改变

镜下可分为胚胎型、腺泡型、梭形细胞型与多形性横纹肌肉瘤四型,以胚胎型横纹肌肉瘤最多见。

知识点50:良性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特点

良性多形性腺瘤以35-50岁多见,肿瘤生长缓慢,一般在症状出现之前已有1-4年的肿块史。肿块长大可使眼球前突或向鼻下方移位,造成眼球向上、外转动受限与不同程度的睑水肿。可引起斜视、复视、视力减退,甚至视力消失。突眼严重者,还能引起暴露性角膜炎、角膜溃疡,从而影响视力。可在眼眶外上象限眶缘下触及结节状肿块。

知识点51:良性多形性腺瘤的病理改变

镜下可见肿瘤组织主要由腺管状、团块状或梁索状上皮和肌上皮成分以及黏液样组织、软骨样组织构成,与在涎腺发生者相同。

知识点52:恶性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特点

恶性多形性腺瘤生长较迅速,最终引起突眼。侵及周围组织,如果累及眶骨,可引起疼痛。X线显示骨质破坏,甚至向颞部、颅内扩展。可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偶尔可见血道转移。良性多形性腺瘤病程越长,恶变危险越大。

知识点53:恶性多形性腺瘤的病理改变

①在良性多形性腺瘤组织内出现灶状恶性成分;②一般为腺癌,偶见鳞状细胞癌,有时表现为肉瘤形象,有时呈癌肉瘤成分;③肿瘤出血、坏死较多见。

耳疾病

知识点1:耵聍腺腺瘤的临床特点

耵聍腺腺瘤常见于40-60岁患者,男性较多。好发于外耳道软骨部狭窄处,大多见于后壁及下壁。部分病例术后易复发,可恶变。

知识点2:耵聍腺腺瘤的病理改变

耵聍腺腺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病理改变

肉眼改变

直径通常小于2cm,息肉状,灰白色,且边界清楚,表面光滑,缺乏明确包膜,质实,有弹性

镜下改变

①主要由增生的耵聍样腺体构成,腺泡大小不等且形状不一,瘤细胞也可呈条索状或团块状;②腺泡主要由两层细胞组成,内层为柱状上皮或立方细胞,可有顶浆分泌,外层为梭形肌上皮细胞,两种细胞均可见局限性增生、多层,但无异形、核分裂、坏死与浸润;③间质毛细血管丰富,可有炎症细胞浸润

知识点3:耵聍腺腺瘤的鉴别诊断

耵聍腺腺瘤的鉴别诊断见表

项目

具体内容

耵聍腺腺癌

呈局限性、膨胀性生长,形态上近似于正常的耵聍腺组织。腺癌呈浸润性生长,细胞有异型性。但部分腺癌分化良好,与腺瘤相鉴别较困难,表皮下的腺癌偶尔类似于腺瘤,到深部才表现出异型性与浸润性生长的特点

中耳腺瘤

具有神经内分泌肿瘤标记的特点

知识点4:外耳道生乳头状汗腺囊腺瘤的临床特点

外耳道生乳头状汗腺囊腺瘤(乳头状汗腺瘤)常为先天性,一般位于头皮或面部,偶见于外耳道。

知识点5:外耳道生乳头状汗腺囊腺瘤的病理改变

①表面上皮向真皮形成囊性内陷,囊内可见多数细乳头突起;②乳头表面由两层上皮细胞覆盖,该上皮呈现出耵聍腺典型的顶浆分泌。

知识点6:圆柱瘤的临床特点

圆柱瘤多发生于外耳、皮肤附属器,可位于耳郭或外耳道。多发性圆柱瘤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伴有毛上皮瘤的多发性圆柱瘤称为Brook-Spiegler综合征。

知识点7:圆柱瘤的病理改变

①真皮内主要由小而深染的细胞构成的圆形团块物;②瘤细胞排列成锯齿状,并且被粉染的玻璃样物质包围,其间常见细胞外透明小体;③不同于腺样囊腺癌的是缺乏筛状结构。

知识点8: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特点

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大多数发生于中耳和乳突,以“耳息肉”的形式延伸至外耳道,常见于5岁以下的儿童。

知识点9: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的病理改变

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病理改变

肉眼改变

肿块呈息肉样或葡萄状,苍白,半透明胶冻状,切面可见出血而呈暗红色

镜下改变

几乎所有发生于此处的横纹肌肉瘤均为胚胎性横纹肌肉瘤。主要为梭形与小圆形的原始细胞,有些细胞胞质透明,糖原染色阳性,而另一些细胞胞质嗜酸性。肿瘤排列比较分散,且常有溃疡形成,活检时容易误诊为慢性炎性肉芽组织

知识点10:内耳血管瘤的临床特点

内耳血管瘤可能起源于膝状神经节及前庭神经节周的致密血管网,可为毛细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瘤。

知识点11:中耳腺瘤的临床特点

中耳腺瘤多见于20-40岁患者,为中耳的神经内分泌腺瘤,手术切除预后好,偶有复发。

知识点12:中耳腺瘤的病理改变

中耳腺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病理改变

肉眼改变

肿块光滑、质硬、灰白色,界限较清

镜下改变

①瘤细胞排列成片状、腺样或梁索状;②瘤细胞大小一致,呈立方形或柱状,有中等量嗜酸性胞质;③核分裂象罕见,无坏死

知识点13:中耳胆脂瘤的临床特点

中耳胆脂瘤的临床特点见表

项目

临床特点

先天性

先天性者无中耳感染史,常位于鼓室后方或上前方,鼓膜完整

继发性

继发性者是慢性中耳炎的结果,可发生于中耳、鼓室周围腔隙、乳头腔和颞骨岩部,偶见延伸至颈部软组织或颅内

知识点14:中耳胆脂瘤的病理改变

中耳胆脂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病理改变

肉眼改变

圆形或椭圆形,为充满颗粒状、糊状、蜡样物质的囊性结构,鼓膜穿孔处偶见肉芽组织

镜下改变

外层为角化过度的鳞状上皮,其内有大量由层状排列的角化物、胆固醇结晶(裂隙)及异物巨细胞形成的胆固醇性肉芽肿

知识点15: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特点

副神经节瘤是中耳常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女性多见。除了见于中耳及外耳道外,还可见于颈静脉球区或咽鼓管周围。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暗红色肉样肿块,从鼓膜后突出或延伸至耳道,肿瘤血管丰富,活检可引发大出血,浸润邻近骨质较常见。

知识点16:副神经节瘤的病理改变

细胞呈不规则巢状,且界限不太清楚。肿瘤多由上皮样主细胞组成,也可由腺样细胞或梭形似内皮细胞组成。细胞巢间为窦样血管或厚薄不一的血管纤维间隙。

知识点17:中耳和内耳腺癌的临床特点

中耳和内耳腺癌有侵犯骨的倾向,可蔓延到颅腔。外科手术治疗,局部控制困难。

知识点18:中耳和内耳腺癌的病理改变

乳头状腺癌为其独特形式,在血管性基质上形成的乳头一般由大小一致的透明或嗜酸性胞质的立方细胞构成。腺体常有囊性扩张,形成滤泡样结构,与甲状腺结构类似。

知识点19:中耳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点

中耳鳞状细胞癌好发于长期耳内流出分泌物的老年患者,可有出血,常伴有疼痛和听力减退,偶有双侧受累。

知识点20:中耳鳞状细胞癌的肉眼病理改变

肿瘤充满中耳腔,可累及乳突的骨壁、耳与颈动脉管的骨性分隔、内耳道咽鼓管与外耳道,最后可侵入颅内和颈部软组织。

知识点21:中耳侵袭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

中耳侵袭性乳头状瘤又称颞骨侵袭性乳头状肿瘤。好发于女性。具有侵袭性行为,可见于中耳的任何部位,也可广泛侵犯到中耳以外。

知识点22:中耳侵袭性乳头状瘤的病理改变

中耳侵袭性乳头状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病理改变

肉眼改变

主要表现为中耳裂,包括乳突气室,常充满乳头状肿瘤,易见骨的侵犯

镜下改变

①呈乳头状腺样排列,复杂的指突状乳头,主要位于疏松的或浸润性的纤维结缔组织中;②乳头被覆单层矮立方至柱状上皮,细胞核一致,胞质嗜酸性;③可见类似内淋巴囊肿瘤的甲状腺滤泡样的区域

知识点23:内淋巴囊肿瘤的临床特点

内淋巴囊肿瘤可能源于内淋巴囊,常见于成年人,无性别差异。肿瘤早期位于内淋巴囊内。后期可破坏大部分岩骨,浸润中耳,并延伸至颅后窝进入小脑桥脑脚。该肿瘤生长缓慢,呈侵袭性生长,可广泛侵犯岩骨,但不发生转移。

知识点24:内淋巴囊肿瘤的病理改变

内淋巴囊肿瘤常破坏岩骨,最终可以侵入颅后窝及浸润中耳。其病变由各种乳头-腺样结构组成,乳头表面被覆单层矮立方细胞。部分病例乳头结构与脉络丛乳头状瘤类似;部分病例扩张的腺样结构内含胶样分泌物似甲状腺滤泡;有时瘤细胞透明状似前列腺癌或透明细胞癌。

鼻疾病

知识点1: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的临床特点

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以青壮年多发,无性别倾向。临床主要表现为鼻塞、大量脓涕或黏液涕,病史延长则可发生嗅觉障碍、头晕、头痛。常常伴有患侧面部压痛、黏膜水肿等特征。一般认为症状和体征持续时间在3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鼻窦炎。

知识点2: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的病理改变

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病理改变

肉眼改变

多表现为光滑、半透明、有光泽、呈灰粉色

镜下改变

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可分为水肿型、纤维增生型、淋巴血管瘤型、腺体增生型与间质异型核细胞型等五种类型。原发于上颌窦的息肉向后脱垂至后鼻孔或鼻咽部时,称为后鼻孔息肉,后鼻孔息肉质硬且不透明,镜下显示为纤维性,黏膜腺体减少或消失

知识点3:鼻硬节症的临床特点

鼻硬节症是由鼻硬结杆菌(克雷伯杆菌属)所致,其发病隐匿,病程进展缓慢。

知识点4:鼻硬结症的病理改变

鼻硬结症的病理改变见表

病理分期

病理改变

渗出期

渗出期黏膜表现为大量的浆细胞、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偶见胞质空亮的米库利兹细胞

增生期

增生期黏膜内以密集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几及成簇或成片的米库利兹细胞为特征,直径10-μm,胞质呈空泡状,内含病原菌,单个核被空泡挤压至一侧。此期在细胞内最易查到病原菌

瘢痕期

瘢痕期受累组织广泛、致密、瘢痕化,米库利兹细胞罕见

知识点5: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特点

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症状与鼻窦炎类似,两者不同之处在于本病单侧鼻腔或鼻窦发病多见。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可以侵入眶内或颅内,引起眼部及颅内症状及鼻-眶-脑真菌病的各种表现。CT检查可见相应改变。

知识点6: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及病理改变

内翻性乳头状瘤多见于成年人,平均年龄为50岁,男多于女。以单侧鼻腔侧壁发生者最多见。内翻性乳头状瘤镜下显示为鳞状上皮、呼吸上皮及黏液细胞混合性增生,向上皮下间质内嵌入,表层细胞呈柱状。常见合并外生性生长,也可见以鳞状上皮为主者。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根除困难,术后多复发,约10%发生恶变,大多数恶变为鳞状细胞癌。

知识点7: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

嗅神经母细胞瘤为恶性肿瘤,较罕见。发病高峰年龄50-60岁。男女性别及种族没有显著差异。嗅神经母细胞瘤一般好发于嗅黏膜区,可累及邻近的筛窦、上颌窦、蝶窦与额窦,也可以向颅内和眼眶侵犯。

知识点8:嗅神经母细胞瘤的病理改变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病理改变

肉眼改变

肿瘤组织呈灰红色,富含血管,表现为息肉状,质地较软,脆,触之易出血

镜下改变

嗅神经母细胞瘤在细胞形态上兼具有神经上皮瘤和神经母细胞瘤的特征,它们混合存在,且彼此之间可呈移行分布。大部分肿瘤细胞大小形态一致,呈小圆形或小梭形,胞质稀少,核膜不清,被明显的纤维血管性间质分隔,呈小叶状结构。有时间质血管增生明显,可呈血管瘤样。可见Homer-Wright型假菊形团或Flexner-Wintersteiner型真菊形团。分化好的肿瘤嗅丝多而明显,可见鳞状及黏液腺细胞分化,部分患者有时可见较多的钙化小球

知识点9:嗅神经母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鉴别诊断:①未分化癌;②淋巴瘤(尤其是鼻的NK/T细胞淋巴瘤);③横纹肌肉瘤;④神经内分泌癌;⑤恶性黑色素瘤。

知识点10:非涎腺型腺癌的临床特点

非涎腺型腺癌的临床特点见表

项目

病理改变

肉眼改变

以老年男性多见,好发于筛窦,其形态与结肠腺癌近似。部分肿瘤内可见小肠型细胞,如Paneth细胞和肠的嗜铬细胞及腺体基底部出现平滑肌成分。在诊断为上呼吸道疾病之前应排除结直肠癌的转移

镜下改变

以老年男性多见,以筛窦和上颌窦多见。镜下分为低级别及高级别两型。低级别者因可见分化良好的腺腔,易于诊断;高级别者腺腔结构较少,不明显或呈较小的空泡状。免疫组化染色CK8/18阳性程度较强,神经内分泌标志物阴性

咽疾病

知识点1:疱疹性咽炎的临床特点及病理改变

疱疹性咽炎的临床特点及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内容

临床特点

又称多溃疡性咽炎,疼痛明显

病理改变

肉眼改变

咽黏膜多灶性红斑、水疱、坏死、结痂、假膜和/或溃疡

镜下改变

急性化脓性炎,黏膜浅层明显坏死、溃疡形成

知识点2:白喉的临床特点及病理改变

白喉的临床特点及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内容

临床特点

多见于儿童,此病症首先累及口咽,而后向咽喉、气管、支气管和鼻腔、口腔扩展。白喉杆菌外*素能够引起*血症,导致中*性心肌炎和周围神经损害、肌肉麻痹等

病理改变

肉眼改变

黏膜表面有灰白色假膜,假膜与组织黏附较紧密

镜下改变

病变处黏膜纤维素性炎症伴假膜形成

知识点3:结核的临床特点及病理改变

结核的临床特点及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内容

临床特点

多为继发性结核,患者常有肺结核或喉结核。临床表现为咽痛、咳嗽,低热等

病理改变

肉眼改变

有局部黏膜充血、结节性和溃疡性病变

镜下改变

镜下可见干酪样坏死核结核结节

知识点4:扁桃体肥大的临床特点

扁桃体肥大又称为增殖体肥大、腺样增殖体,此病多见于儿童,且常合并慢性扁桃体炎。临床表现为鼻塞、呼吸不畅,增殖体面容。

知识点5:扁桃体肥大的病理改变

扁桃体肥大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病理改变

肉眼改变

咽扁桃体呈半球形或葡萄样突入鼻咽腔,质软

镜下改变

咽扁桃体的淋巴组织增生,伴有淋巴滤泡反应性增生;浆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表面的纤毛柱状上皮鳞状上皮化生

知识点6: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特点

急性扁桃体炎好发于儿童、青少年,主要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临床表现为多咽痛、吞咽困难;下颌淋巴结肿大、压痛。常伴有高热、白细胞计数增多等。

知识点7:急性扁桃体炎的病理改变

急性扁桃体炎的类别及病理改变见表

类别

项目

病理改变

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

肉眼改变

扁桃体前后柱充血

镜下改变

黏膜层淤血,少量浆液、炎细胞渗出

急性隐窝性扁桃体炎

肉眼改变

可见扁桃体充血、肿大,隐窝口处*色点状渗出物,并且可融合成假膜

镜下改变

可见扁桃体普遍淤血,中性粒细胞渗出,隐窝上皮退变脱落,隐窝内充满纤维素、脱落的上皮细胞、脓细胞和细菌等

急性滤泡性扁桃体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肉眼改变

扁桃体明显充血、肿大,表面被覆脓苔

镜下改变

滤泡增大、化脓(滤泡脓肿),并且穿破表面或隐窝形成溃疡,多发性小脓肿可融合,导致全扁桃体化脓

知识点8:慢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特点

慢性扁桃体炎多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转为慢性。可由多种细菌、病*引起,儿童好发。主要症状为咽痛、扁桃体肿大。

知识点9:慢性扁桃体炎的病理改变

慢性扁桃体炎多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演变而来,按其病变可分为两种见表

类别

项目

病理改变

慢性肥大性扁桃体炎

肉眼改变

可见扁桃体呈不同程度肿大,可呈息肉样肿物

镜下改变

可见淋巴组织显著增生,淋巴滤泡增多、增大,生发中心扩大;淋巴组织内,尤其是黏膜上皮下可见大量浆细胞和一些中性粒细胞浸润,隐窝内可见炎性渗出物

慢性纤维性扁桃体炎

肉眼改变

可见扁桃体体积缩小、质硬

镜下改变

淋巴组织通常萎缩甚至消失;隐窝常由于出口阻塞而呈囊状扩张,囊内可见炎性渗出物;在增生的结缔组织中有时可见软骨或骨化生

知识点10:毛状息肉(又称畸胎样息肉、皮样息肉)的临床特点

毛状息肉可能为一种发育异常,多发生于新生儿、婴幼儿,大多为女性;主要位于鼻咽侧壁、软腭近鼻咽部的腹面和扁桃体;可以引发慢性中耳炎。

知识点11:毛状息肉(又称畸胎样息肉、皮样息肉)的病理改变

毛状息肉(又称畸胎样息肉、皮样息肉)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病理改变

肉眼改变

豌豆大至鸡蛋大的息肉样肿物,表面为皮肤所覆盖

镜下改变

①表面为皮肤,伴有毛发或毛囊、皮脂腺、汗腺及黏液腺;②可含有纤维脂肪组织、软骨和骨;③无内胚层成分

知识点12:呼吸上皮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

呼吸上皮乳头状瘤大多发生于40-70岁男性;临床上常表现为鼻塞、鼻溢液、鼻出血、味觉丧失等;单纯切除后易复发。

知识点13:呼吸上皮乳头状瘤的病理改变

呼吸上皮乳头状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病理改变

肉眼改变

息肉状肿物,表面粗糙(细乳头状);粉红色、棕灰色或苍白色,半透明,常较硬

镜下改变

黏膜上皮向下增生,伸入固有膜中,形成“内翻性乳头”;常并存外生性乳头状瘤成分

知识点14:异位垂体腺瘤的临床特点

异位垂体腺瘤很少见,好发人群主要为成年人,平均发病年龄为49岁(16-84岁),大多为女性。发病部位常为蝶骨、蝶窦和鼻咽。局部占位性病变有气道阻塞、鼻咽炎、头痛、鼻出血、脑脊液漏、部分性视野缺失等。

知识点15:异位垂体腺瘤的病理改变

异位垂体腺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病理改变

肉眼改变

息肉样或有蒂状肿物,直径0.7-7.5cm

镜下改变

黏膜下无包膜肿块。瘤细胞呈核圆形、椭圆形,染色质分散;颗粒性胞质呈嗜酸性、双嗜性着色或显透明,间质呈透明变性

知识点16:颅咽管瘤的临床特点

颅内颅咽管瘤较多,大约占全部颅咽管瘤的3%;以20岁年龄段较多见,但老年人也有发生。无明显的性别差异。临床特点有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颅内压增高、视力视野障碍,尿崩症以及神经和精神症状。

知识点17:颅咽管瘤的病理改变

颅咽管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病理改变

肉眼改变

肿瘤为囊或实性,囊性者较多,囊内有*色或暗褐色的液体;有胆固醇结晶;实性肿瘤内有钙化灶

镜下改变

组织形态与颅内者一致,有牙釉质瘤性颅咽管瘤与乳头状颅咽管瘤成分。①前者肿瘤上皮呈梁状、索状与巢状结构,梁状上皮互相吻合,镶边的上皮为立方或柱状,呈极性排列在基膜上;②上皮团内的细胞可呈网状结构,囊性变,钙化,有胆固醇结晶裂隙,可见鳞状上皮团;③间质为纤维组织,可有黏液变性。乳头状颅咽管瘤的肿瘤性上皮呈乳头状结构,有钙化,但瘤细胞的极性排列基本上不存在

知识点18:鼻咽癌的临床特点

鼻咽癌为恶性肿瘤,发生于鼻咽腔顶部和侧壁。发病年龄呈双峰形,多位于15-25岁和60-69岁;临床上可表现为鼻后溢液、鼻塞、鼻出血等症状;颈部淋巴结大(转移癌,42%的病例可发生)。

知识点19:鼻咽癌的病理改变

鼻咽癌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病理改变

肉眼改变

好发于鼻咽顶、咽隐窝与耳咽管隆突。呈结节状、菜花状、糜烂型、黏膜隆起型、溃疡型、浸润型(内生浸润为主,外观无明显病变)。多兼有外生与内生

镜下改变

角化型鳞状细胞癌

角化型鳞状细胞癌主要发生于老年患者,组织学上与其他部位的鳞状细胞癌相似

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

分化型

分化型鳞状细胞癌表现为巢状分布,细胞大小较一致,癌巢边缘细胞似基底细胞分化,且界限较清楚,与其他部位的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相似;有的以梭形细胞为主,聚巢倾向不明显,称为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

未分化型

未分化型比较多见,大多为圆形或卵圆形细胞构成,细胞较大,核呈空泡状,且核仁明显,嗜酸性,癌组织内见较多浸润的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和浆细胞等,又称为淋巴上皮癌或泡状核细胞癌

知识点20:鼻咽部乳头状腺癌的临床特点

鼻咽部乳头状腺癌很少见,发病中位年龄为37岁(11-64岁)。临床表现为鼻塞,病程缓慢,低度恶性。

知识点21:鼻咽部乳头状腺癌的病理改变

鼻咽部乳头状腺癌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病理改变

肉眼改变

外生性,乳头状或息肉状;软或砂粒感;平均直径为5cm

镜下改变

成于被覆柱状或假复层上皮细胞的树状分支乳头和密集腺体;核型温和,核分裂象少;可发生灶性坏死;可见砂粒体;无包膜,浸润性生长

知识点22:鼻咽血管纤维瘤的临床特点

鼻咽血管纤维瘤多发生于男性,发病高峰年龄10-20岁(少有25岁者)。好发于鼻顶后侧壁。临床表现为鼻塞、鼻出血、软腭移位、变形等。具有潜在侵袭性,局部浸润性生长,切除后可复发。

知识点23:鼻咽血管纤维瘤的病理改变

鼻咽血管纤维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病理改变

肉眼改变

肿瘤平均直径为4cm(可达22cm),多无蒂、分叶状(偶呈有蒂息肉样);无包膜,切面呈灰红至暗红色,质软

镜下改变

位于血管与胶原纤维间质,可见血管大小不等,裂隙样分支(星状或鹿角状);管壁厚薄不一,平滑肌缺如或不完整,缺乏弹力纤维;内皮细胞单层,扁平或肥硕。胶原纤维间质含梭形、圆形、多角形或星型细胞(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等),胞核形态温和(可多形或多核巨细胞),趋于围血管放射状排列;核分裂象罕见;无炎细胞浸润;胶原纤维粗细不均;灶性黏液样变

知识点24:鼻咽血管纤维瘤的鉴别诊断

鼻咽血管纤维瘤的鉴别诊断:①黏液瘤;②海绵状血管瘤;③神经鞘瘤;④鼻息肉(纤维性或血管性)。

知识点25:NK/T淋巴瘤的病理改变

NK/T淋巴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病理改变

肉眼改变

常伴有大片坏死,形成缓慢进展的溃疡,破坏鼻道和鼻窦腔,晚期可广泛侵蚀局部软组织、骨及软骨

镜下改变

可见分化程度不一、大小不一的肿瘤性淋巴细胞,且胞核形状不规则,可有折陷,部分细胞胞质透明,肿瘤细胞浸润血管为本瘤特征,也是引起坏死的重要原因

知识点26:腮裂囊肿与黏液囊肿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腮裂囊肿与黏液囊肿的病因及临床特点见表

项目

病因及临床特点

腮裂囊肿

主要位于侧壁,其起源不能确定。压迫咽鼓管诱发渗出性中耳炎、疼痛和吞咽困难等症状

黏液囊肿

鼻咽黏膜隐窝开口处阻塞所致的潴留性囊肿

知识点27:腮裂囊肿与黏液囊肿的镜下病理改变

腮裂囊肿与黏液囊肿的镜下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镜下病理改变

腮裂囊肿

囊壁被覆纤毛柱状上皮,或复层鳞状上皮,囊壁内有淋巴组织,或有淋巴滤泡。囊壁上皮可因炎症等原因,发生脱落或消失,代之以炎性肉芽组织

黏液囊肿

囊壁被覆压扁的柱状或呈薄层鳞状化生的上皮;腔内含黏液或脓性渗出物;囊腔破裂,黏液外溢,形成假囊肿(无上皮被覆,含黏液和吞噬黏液的巨噬细胞,继发肉芽组织增生)

喉疾病

知识点1:急性喉炎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急性喉炎比较少见,多发生于儿童,成年人也可受累,常继发于急性鼻炎及急性咽炎,男性较多。细菌感染时本病的病因。

知识点2:急性喉炎的病理改变

肉眼检查可见喉部红肿;镜下可见密集的中性粒细胞浸润伴充血、水肿。重症者继发坏死、溃疡,可有假膜形成。

知识点3:急性会厌炎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急性会厌炎与嗜血性流感病*(B型多见)感染有关,可继发流感杆菌和化脓菌等细菌感染。主要表现为全身中*症状、吞咽及呼吸困难。儿童易患病,并且易引起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知识点4:急性会厌炎的病理改变

急性会厌炎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病理改变

肉眼改变

黏膜充血、水肿。病变可累及会厌周围组织,如舌根、会杓皱襞和咽部

镜下改变

急性炎症细胞浸润,间质水肿,充血,甚至出血,黏膜液可发生溃疡。会厌前间隙、声门下颌会杓皱襞等,也有可急性炎症病变

知识点5:慢性喉炎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慢性喉炎的病因有很多,如细菌、吸烟及其他化学物质的刺激。慢性喉炎是造成声嘶喉炎是造成声嘶的常见原因。患者常有异物感,喉部不适,痒感。

知识点6:慢性喉炎的病理改变

可见黏膜内多少不等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腺体分泌亢进或萎缩。黏膜表皮不同程度增生,鳞状上皮化生。

知识点7:喉结节和接触性溃疡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喉结节和接触性溃疡的病因及临床特点见表

项目

病因及临床特点

喉结节

因过度发音引发声带损伤所致的非炎症性反应病变。主要见于歌唱家和其他过度发声的人群

接触性溃疡

原因不肯定,与创伤有关,如插管操作和压迫。食管胃反流性损害也与之有关。炎性肉芽组织增生到很大时,可以引起呼吸道通气困难

知识点8:喉结节和接触性溃疡的病理改变

喉结节和接触性溃疡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病理改变

喉结节

肉眼改变

主要发生于声带的前1/3部

镜下改变

早期为水肿与幼稚的成纤维细胞增生,晚期发生血管扩张与间质玻璃样变性

接触性溃疡

肉眼改变

好发于后联合与杓状软骨声带突。局部病变为黏膜溃疡

镜下改变

病变局部鳞状上皮坏死脱落,过量的肉芽组织增生,内含丰富的小血管,部分修复性的鳞状上皮过度增生,形成假上皮瘤样增生

知识点9:喉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

喉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见表

类型

临床特点

幼年型喉乳头状瘤

多发生于儿童,最小发病年龄1岁。常多发。非角化性乳头状瘤。切除后易复发,罕见恶变

成年型喉乳头状瘤

多发生于成年人,常单发,与HPV无关,易恶变,切除后不易复发

知识点10:喉乳头状瘤的病理改变

喉乳头状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病理改变

肉眼改变

米粒到*豆大小,表面颗粒状、灰白色,质地软,切面湿润

镜下改变

幼年型与成年型喉乳头状瘤在组织学上是一样的。肿瘤由乳头状增生的鳞状上皮与其间的纤维束脉管构成。鳞状上皮分化好,且排列正常,但层次增多,特别是棘细胞层增生明显。棘细胞浅层可见挖空细胞和轻度核异型,比较常见。间质为疏松的或胶原纤维较多的纤维血管组织,可见慢性炎细胞浸润。表面可见不同程度的角化与不全角化,上皮层内有散在的角化不全的细胞

知识点11:喉角化病的临床特点及病理改变

喉角化病的临床特点及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内容

临床特点

多发生于中年男性,临床表现为喉干、声嘶

病理改变

肉眼改变

好发于声带边缘黏膜,散在性灰白色的局限性小斑块、疣状物(疣状角化病)或广泛增厚(喉厚皮症)

镜下改变

鳞状上皮不同程度增生,棘细胞层增厚,颗粒层出现核表层角化过度,但是无不典型增生

知识点12:上皮内瘤变/原位癌的类别

根据核异型(包括极向改变)与排列紊乱的上皮细胞所占的比例和细胞异型性和排列异常的程度,可将上皮内瘤变/原位癌分为轻度非典型增生即上皮内瘤变I级、中度非典型增生即上皮内瘤变II级、重度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即上皮内瘤变III级,见表

类型

特点

I级

轻度非典型增生,鳞状上皮下1/3结构紊乱,细胞形态异型

II级

中度非典型增生,鳞状上皮下2/3结构紊乱,细胞形态异型

III级

重度非典型增生,鳞状上皮结构紊乱和细胞形态异型2/3;或鳞状上皮下2/3结构显著紊乱,细胞显著异型

原位癌

鳞状上皮全层或几乎全层结构紊乱和细胞形态异型,浅层细胞可见核分裂象和病理性核分裂象,基膜完整(无早期浸润)

知识点13: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点

鳞状细胞癌是喉部最常见的肿瘤。与吸烟有一定相关性,多发生于成年男性,临床表现为声嘶、吞咽困难和疼痛、异物感、咯血等。

知识点14:鳞状细胞癌的病理改变

鳞状细胞癌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病理改变

肉眼改变

常见于声门上与声门区域,局部黏膜扁平斑块状、息肉样物,呈灰白色,质硬、脆,或有溃疡形成。大体上分为:声带型、声门上型、声门下型与跨声带型

镜下改变

呈高、中、低分化与未分化鳞状细胞癌。大多为高分化,胞质丰富,嗜酸性,癌巢大,癌珠明显

知识点15:小细胞癌的临床特点

小细胞癌可能来源于神经嵴的Kulchitsky细胞(K细胞)。好发于男性,发病与吸烟关系密切。

知识点16:小细胞癌的病理改变

小细胞癌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病理改变

肉眼改变

可发生在真、假声带,杓区,会厌。主要发生于声门上区。一般较小,直径为1-5cm。表面光滑,可形成溃疡。切面呈灰白色,细腻

镜下改变

细胞小,胞质少,呈圆形、卵圆形或短梭形;圆形中位核,染色质浓,核分裂象易见。呈弥漫性的片状、巢状与梁状结构。癌巢内有小腺管样结构,细胞呈柱状围成小腔,形成所谓“真性菊形团”。间质少,癌细胞周围可伴有玻璃样间质围绕。癌巢可发生坏死

知识点17: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点

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多发生于老年男性,患者多为重度吸烟患者,发病隐匿,进展快,转移率高,预后差。

知识点18: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的病理改变

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病理改变

肉眼改变

好发于梨状隐窝、声门上区。可见息肉状肿物,表面被覆黏膜,或有溃疡形成,质较硬。切面呈灰白色

镜下改变

在原位癌或浸润癌的背景下,出现一些细胞密集的浸润性小细胞岛。癌细胞较小,且核深染,胞质稀少,可见囊形成,常见坏死,间质透明变性,细胞岛周边的癌细胞呈栅栏状排列,类似基底细胞样。巢内呈腺样、假腺样腔隙或筛状结构;腔内含类黏液(Alcian蓝染色、PAS染色阳性)。间质透明变性或含黏液样基质

知识点19: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特点

横纹肌肉瘤来自未分化的间叶组织,男性多于女性,约为3:1,青少年较多发。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声嘶,因有局部肿物,容易引起呼吸道阻塞,发生呼吸困难。

知识点20:横纹肌肉瘤的病理改变

横纹肌肉瘤的组织形态与其他部位者一样,常为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多形性横纹肌肉瘤极少。

知识点21:横纹肌肉瘤的鉴别诊断

横纹肌肉瘤的鉴别诊断:①平滑肌肉瘤;②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③恶性间叶组织肿瘤。

知识点22:软骨瘤的临床特点

软骨瘤以40-60岁年龄组高发,其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的部位和生长的方向,黏膜下有肿物突出,可以导致声嘶,呼吸道梗阻,发生呼吸困难。

知识点23:软骨瘤的病理改变

软骨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病理改变

肉眼改变

最易发生在喉环状软骨,其次为甲状软骨,杓状软骨很少。典型的软骨瘤呈圆形或有分叶状结构,质硬,切面呈灰白色,实性或可发生囊性变,可有钙化灶或骨化灶

镜下改变

瘤细胞一般较不丰富,瘤细胞小,具有较丰富的嗜碱性胞质,核小,且核染色质浓,形态规则;一个软骨窝内,有1个至数个瘤细胞,分布规则;有双核细胞,不见核分裂象;有较丰富的嗜碱性软骨基质;呈分叶状结构,软骨小叶间为血管性结缔组织,软骨小叶边软骨瘤细胞比中央丰富;如有骨成分,即为骨软骨瘤

知识点24:软骨肉瘤的临床特点

软骨肉瘤是喉部最常见的非上皮性恶性肿瘤;发病年龄60-65岁,多为男性。最常累及环状软骨环,发生于会厌者罕见。常与软骨化生(1cm纤维弹性软骨结节)鉴别。对于1-2cm、无明显症状且无异型增生病变的软骨性肿瘤,应当慎诊为软骨肉瘤。复发性软骨性肿瘤应当视为软骨肉瘤。

知识点25:软骨肉瘤的病理改变

软骨肉瘤的病理改变见表

项目

病理改变

肉眼改变

多发于环状软骨后板的喉内侧。呈半圆形或分叶状,质硬,偶有囊腔形成与钙化

镜下改变

由分化程度不同的软骨细胞组成,其中出现不同程度的间变、核大、双核细胞与瘤巨细胞等。可常见钙化与软骨性化骨,但不会形成骨或类骨组织

推荐阅读

肺癌系列文章汇总(年3月)肺癌,临床试验招募汇总NCCN丨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3版①NCCN丨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3版②CSCO丨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非小细胞肺癌,国内外治疗方案大比拼.3版NCCN丨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2版小细胞肺癌,国内外治疗方案大比拼.2版CTCAE丨肿瘤治疗常见不良反应分级5.0版NCCN丨免疫治疗相关*性的管理指南.1版①NCCN丨免疫治疗相关*性的管理指南.1版②NCCN丨止吐临床实践指南.1版NCCN丨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1版NCCN丨造血生长因子临床实践指南.2版NCCN丨癌症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指南.2版①NCCN丨癌症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指南.2版②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病理报告单上的病理诊断看什么肿瘤病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