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华妇产科杂志,,50(6):-.
摘要
目的
探讨产后盆底康复锻炼对中国妇女的盆底电生理指标的影响及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效果。
方法
自年10月起全国12家医疗单位开展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产妇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产后6周开始进行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在家自行进行盆底肌训练。在产后6周、产后6个月、产后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盆底电生理指标、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以及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评估生命质量)、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评估性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
截止于年6月共入组例产妇,其中对照组例,治疗组例。产后6个月和1年的随访结果显示,治疗组盆底电生理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Ⅰ类肌纤维肌力和Ⅱ类肌纤维肌力Ⅲ级及以上所占的比率,治疗组产后6个月由产后6周的41.5%(83/)和40.5%(81/)分别提高到76.3%(/)和79.5%(/),产后1年分别提高到80.6%(58/72)和80.6%(58/72),对照组产后6个月由产后6周的66.1%(78/)和56.8%(67/)分别提高到71.8%(84/)和78.7%(92/),产后1年分别提高到73.3%(33/45)和80.0%(36/4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OP-Q分度Aa指示点在盆底康复锻炼后有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产后6周时分别为(-2.2±0.7)、(-2.4±0.6)cm,在产后1年时分别为(-2.5±1.1)、(-2.7±0.6)cm,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各指示点两组间无差异(P0.05)。PFIQ-7评分和PISQ-12评分在对照组与治疗组之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产后妇女早期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在1年内可明显改善产后妇女的盆底电生理指标,并对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有益。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是盆底支持组织缺陷和损伤性疾病。我国尿失禁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分娩是导致PFD的独立、位列第1的影响因素。分娩因素导致的盆底肌肉功能异常与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密切相关,盆底肌训练对防治妇女妊娠期及产后PFD的作用,已得到普遍认可。在国内,产后盆底康复锻炼对产后妇女PFD的防治作用如何,尚无大宗病例报道。为了得到中国妇女产后盆底康复锻炼对PFD的预防效果,自年10月起在北京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河北省、河南省、山西省6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了多中心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产妇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产后42d进行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即盆底康复锻炼)的产妇与在家自行进行盆底肌训练的产妇对PFD的预防效果及对盆底电生理指标的影响,对截止于年6月汇总的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并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来源
自年10月起在全国12家医疗单位:医院、山西省长治市妇幼保健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妇幼保健院、河南省新密市妇幼保健院、医院、太原市妇幼保健院、河北省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医院、医院、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广州医院、医院开展本研究。以产后42d进行产后第1次复查的产妇为观察对象。入选标准:足月分娩单胎初产妇。排除标准:本次孕前有尿失禁或粪失禁病史,本次孕前有盆腔器官脱垂(有处女膜外的膨出),既往有28孕周分娩或引产史,多胎妊娠,新生儿出生体质量g或g,急产,肥胖[孕前体质指数(BMI)25kg/m2],哮喘,长期腹压增加(慢性咳嗽1个月、长期便秘),糖尿病,坐骨神经痛,盆腔手术史。截止至年6月,符合条件入组例产妇。本研究在国际临床研究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