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痔疮、肛门坠胀……
日常生活中
有不少人被如厕问题所困扰
然而由于早期不影响生活
小问题常常被忽视
直到症状严重才想到就诊
年过五旬的张先生对此就深有体会,一个疏忽不仅造成直肠部分坏死,还差点危及生命,幸好医院肛肠科,这才救回一命。
PART01
“老毛病”又犯了,
他不得不连夜打车到南京求诊
今年50岁出头的张先生来自盐城,是当地的一名技术工人。多年来始终有一个难言之隐困扰着他:从六、七岁开始,每次排便后会有东西掉出来,至今已有四十多年。
一开始的时候肿物是比较小的,能自行复位。随着年龄增长,掉出来的东西越来越大,变成了十几公分长。
张先生
由于不痛不痒,手推也依然能回去,医院就诊。
近日,在和朋友聚会推杯换盏后,“老毛病”又犯了,更糟的是好像卡在了肛门口,还有不少分泌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肿痛异常。张先生才意识到坏事了,医院求诊未果。于是连夜打车,从盐医院急诊肛肠科。
“医院时已是凌晨,检查时发现可见肛门处有一段约15公分的直肠掉出肛门,由于卡在肛门口超过24小时,肠子局部已经缺血坏死。”当天值班的肛肠科徐民民副主任中医师回忆说,由于患者直肠脱垂病情严重,疼痛剧烈,如不及时手术将有生命危险。
情况迫在眉睫
徐民民一边和张先生沟通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一边立即通知主任杨柏霖与副主任竺平。两人在医院,并为患者紧急行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经肛门将脱垂的直肠及赘余的乙状结肠切除,再将乙状结肠与肛管缝合。整台手术持续了五个多小时,大约早晨7点半顺利结束。
经过精心治疗,张先生逐渐恢复饮食,首次排便再也没有见到伴随几十年的“巨蟒”。术后患者肛门仍有分泌物,医生告诉他,这是因为他熬了几十年,直肠反复脱出造成了肛门括约肌松弛所致。
PART02
直肠脱垂莫忽视,会变成大问题
医院肛肠科主任杨柏霖介绍,这种情况被称为直肠脱垂,中医又称脱肛,多见于小儿、老人及体弱营养不良的重体力劳动的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
该病目前病因尚不完全明确,考虑与下列因素相关:
1、解剖因素,如直肠乙状结肠冗长、道格拉斯窝过深、小儿骶骨弯曲度小等解剖异常,各种原因导致的肛提肌和盆底筋膜薄弱无力固定支持直肠;
2、腹压增加,如长期便秘、腹泻,慢性咳嗽,前列腺肥大,多次分娩等,常使腹压增高,推动直肠向下脱出;
3、其他因素,如内痔、直肠息肉经常脱出,向下牵拉直肠粘膜,诱发黏膜脱垂。
杨主任表示,肛内肿物脱出是直肠脱垂的主要症状,不同于常见的便秘,虽然刚开始可自行回缩,但是随着时间发展,肿物体积增大,便后需用手托回肛门内,伴有排便不尽和下坠感。如果长时间处于肛门脱出状态,会引起肛门肌肉松弛、肛门周围发生感染,甚至会导致肠道水肿坏死,应该及时治疗。
年龄不同,疾病严重程度不同,直肠脱垂治疗的方法也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婴幼儿患者,多数在5岁前自愈,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比如胶布贴合法;成人的黏膜脱垂可采取硬化剂注射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则需要进行手术。幼儿直肠脱垂以非手术治疗为主,而成人直肠脱垂原则上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经腹部、会阴途径应用较多。
PART03
如何预防直肠脱垂?
由于多数直肠脱垂是由于后天因素所致,专家建议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等,积极预防直肠脱垂:
1、有习惯性便秘或排便困难的人要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保持粪便柔软,排便时不要太用力或蹲厕过久。
2、避免重体力劳动,养成规律排便的习惯,便后和睡前可以用热水坐浴,刺激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对预防直肠脱垂有积极作用。
3、加强锻炼,经常进行提肛运动,有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的效果,对本病的预防有一定的作用。
4、妇女分娩和产后要充分休息,以保护肛门括约肌的正常功能,如有子宫下垂和内脏下垂应及时治疗。
END
审核:冯瑶
专业审核:杨柏霖
文稿:张萌、孙茜
编辑:孙茜
医院订阅号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