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让我们走进上海市儿童福利院,这里是孤残儿童温暖的家,给予了孩子们绚丽的七彩阳光。今天,我们见证三名特殊孩子的成长经历,了解发生在这里的真实故事。
从“心”出发,用爱呵护,孤残娃娃不孤单
小君健今年8岁,就读于市儿福院启心学校三年级,今天也是他在市儿福院度过的第八个“六一”节。最近,他迷上了绘画,尤其爱画儿福院花丛里的蝴蝶,他觉得蝴蝶的翅膀很美丽,翩翩落在花朵上很神奇。
年,小君健出生刚满两个月,就被遗弃在青浦街头。彼时,襁褓中的他患有直肠脱垂、先天性脊膜膨出、脂肪瘤等近十种病症,身体十分虚弱。
接手小君健后,市儿福院医务团队第一时间跟进,与外院专家联合制定了手术治疗方案。手术顺利结束,大家长舒了一口气,儿福院生活园区随即接手进行术后护理,照料人员针对小君健的特殊护理需求,制定了个性化护理方案,不分昼夜为他清理创口排泄物,精心照护生活。
小君健患有先天性马蹄足,为了抓住康复黄金期,满足孩子站立和行走的欲望,儿福院康复团队与时间赛跑,制定出详尽的康复计划,先后两次实施矫治术。
其后,康复团队手把手地陪伴小君健进行躯干核心力量和下肢肌力训练,从直跪、半跪到抓扶站立,从抓扶站立到独站独走,经过无数次的专业康复训练,无数回的心理疏导,努力终见成效。
三年后,那个当年只能坐在轮椅车上看别人玩耍的男孩,迎来了他的“第二次”人生,能站起来感受阳光,能跑起来倾听风声,享受属于他的七彩世界。护理妈妈们看到小君健的变化,从刚入院眼神中充满防备和紧张,到每天能听到他清脆的笑声,心中充满了骄傲和满足。
很快小君健到了入学的年纪,儿福院的教师团队对他进行了学前评估、学籍建立、安排适合的班级,让他在集体学习中感受到知识的快乐。
为了激发小君健的学习兴趣,老师们通过各类专业教具,充分调动孩子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的学习能力,在常用的桌椅、玩具上面都贴上名称卡片,并手把手带他指读卡片。君健是个聪明的孩子,当能准确不落地读出卡片名称,小家伙都高兴得手舞足蹈。
如今,君健已经顺利升入小学三年级,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他常常拉着护理妈妈们滔滔不绝地介绍他的小学生活,“我最近对画画很感兴趣,还喜欢踢足球和体育运动,我要去操场踢球!”
点点“星”光,传递爱与希望
已经21岁的阳阳,在市儿福院迎来了第十八个“六一”节。
阳阳是名“星星的孩子”,年春天入院,在市儿福院进行四年多的康复训练。前几天他正在和大小朋友们一起,热火朝天地排练非洲鼓,准备联欢会上登台表演。
阳阳两岁多被确诊为孤独症,这个诊断对原本幸福的家庭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我还记得他状态最不好的时候,无法控制情绪,经常无缘无故发脾气。”阳阳妈妈杨女士回忆起阳阳小时候的情形。
辗转多处,杨女士带着阳阳找到了市儿童福利院自闭症康复训练组(现为“启航星光”孤独症儿童康复中心),开始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一次参加个训时,阳阳突然哭闹不止,杨女士有些手足无措,只能不停地向老师道歉。“没关系,慢慢来,我们一点点改善。”老师的安慰和对孩子的接纳,让在外四处碰壁的杨女士心里涌出阵阵温暖。
经过口部肌肉训练、言语康复、感统训练等课程的学习,阳阳吐字清晰了,能表达自己的需求甚至情感了,与他人的交流也变得逐渐顺畅。在一次次集体活动的参与过程中,阳阳逐步融入集体,开始适应社会。杨女士也从康复中心的老师那里学到了专业的康复策略,以及应对孩子情绪波动和行为问题的方法。老师的定期家访,不仅解决了阳阳在家里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更让杨女士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良好的康复环境和专业的康复课程让阳阳的状态越来越好,不仅掌握了基本的社交技能,情绪也越来越稳定了。经过四年的学习,阳阳终于从儿福院自闭症康复训练组毕业了。
结合自身在儿福院康复中心学到的知识经验,以及作为孤独症儿童家长的亲身感受,医院的工作,毅然选择在松江社会福利院内创办了星悦儿童成长服务中心,为更多的孤独症儿童及家庭服务,将来自市儿福院的爱心接续传递。
多年来,这家康复机构已经为许多孤独症家长带去“星光”与希望,他们为社区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康复服务、心理支持以及就业指导。阳阳也在机构找到了星星伙伴。
如今,21岁的阳阳每天都能带给妈妈一些惊喜。他学会了熟练包装礼盒,制作“布堆画”伴手礼,“六一”前夕,他和小伙伴们完成了套爱心企业针对孤独症儿童设计的公益礼盒包装工作。在机构里,阳阳能帮助老师进行教具扫描、打印塑封等工作。
阳阳的每一点进步,市儿福院的老师们也都看在眼里。在杨女士发来的视频中,阳阳正在打羽毛球,动作娴熟,身手矫健。还有在游泳的阳阳、在打爵士鼓的阳阳、在写字的阳阳,那个曾经在儿福院里哭闹不止的小胖墩不仅已长成了帅小伙,他的世界也变得更加宽广和阳光。
目前,市儿福院“启航星光”孤独症儿童康复中心,正在积极用爱与专业辐射更多的孤独症儿童家庭,为“星星的孩子”家庭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服务,康复儿童的家长也将爱和希望传递给了更多的孤独症家庭,实现了彼此成就、双向相长。
“我被照顾过,也想照顾他人”
今年34岁的小付早已不再过“六一”儿童节了,但她始终不曾忘记那个曾给她童年带来最多欢乐的地方。小付在市儿福院长大,又从那里踏入社会。市儿福院是成就她人生之路的起点。她说:“在儿福院,我一直被照顾着。长大了,我也想照顾别人。”
出生仅两天,小付就被送入市儿福院,她的童年时光都在市儿福院度过。身体健康、性格活泼的小付从小就得到了很多关爱;生活在儿福院的大家庭中,小付也乐于帮助他人。
秉承“育人先育心”的理念,市儿福院推出了“心义工”孤弃儿童志愿服务项目,由14岁至18岁大龄儿童担任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培育公益品格及社会责任意识,引导孩子们感恩于心,反哺于行。小付早早就加入了院内“心义工”团队,她曾为杨浦区大桥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的老人们布置房间,在白墙上绘画多彩的活力与希望;她也曾前往静安区临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舒缓疗护病房,以温暖的话语陪伴走向生命尽头的临终病人;她还曾参与公益义卖,从默默坐着不敢开口到大胆叫卖……青少年时期的小付已开始用实际行动践行志愿服务精神,反哺和回馈社会。
18岁成年后,通过社会安置,小付成为了宝山区淞南镇为老服务中心的一名员工,投身于社区养老服务、助医陪护、社区助餐、居家养老、辅具租赁等社区服务中。她曾承担过为淞南镇养老院配送药物的重任,忙碌的身影奔走于养老院与淞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考虑到老年人疾病复杂,配药品种多、数量大,她每次都仔细核对清单,确保无一遗漏。在社区为老服务中,独居老人、患病老人成了小付心里的牵挂,不间断的电话、短信问候成了小付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她说:“在儿福院里,我一直是被照顾的。通过这些志愿服务,让我也可以去感受如何关怀、照顾他人。”
乐观善良的小付一直在努力。年,她通过了助理社会工作师的资格考试,不久前还当选了单位的工会主席。最近,她正在为宝山区淞南镇试点实施“淞颐家”综合关爱服务品牌项目而忙碌着。
从小在市儿福院长大的小付积极向上,她的人生在市儿福院经历了两次“转场”。如今,小付带着在儿福院的所学、所思、所感一路前行,带着自己的梦想和希望,怀揣感恩之心,在反哺中继续成长。
童年不同样,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市儿福院的孩子也不例外。在这里,他们被温柔以待,精心呵护,每个人都向阳而生,快乐成长。
上观号作者:上海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