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育和衰老,盆底出现问题是太正常不过的现象。盆底肌——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肌肉少有人知晓,却承担着多项功能,默默地协调你每一天的生活。
据资料显示,在我国已婚已育的女性中,有45%的女性在生育之后,患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其中,尿失禁的发病率最高。那么,到底什么是盆底肌?它有什么作用?女人应该怎么呵护自己的盆底肌?今天,小恩邀请和大家一起走进“盆底肌”的世界。
一、什么是盆底肌?
盆底肌,即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它像吊床一样在会阴、肛门处托起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器官。
女性年轻的时候,因为盆底肌弹性特别好,所以一直承担着我们的身材曲线、性生活快感、排尿、排便等多项生理功能。可以说,盆底肌主宰着女人一生的幸福。
女性怀孕期间,子宫变得很重,盆腹内压力增大,会压迫到盆底肌,长期被动地过度拉伸,就像皮筋长时间拉扯却不放松一样,皮筋很容易就失去弹性。十月怀胎之后,分娩的时候,难以避免地会伤害到盆底肌等支持结构。
一旦这张“吊床”弹性变差,“吊力”不足,便会导致“床”内的器官无法维持在正常位置,从而出现相应功能障碍,如大小便失禁、盆底脏器脱垂等。
二、为什么女性要呵护盆底肌?
在女性的一生中,盆底肌受重压和创伤的机会比男性多得多,比如,妊娠、分娩、肥胖、盆腔肿瘤、子宫和阴道手术、绝经后卵巢功能的丧失、性激素缺乏等原因,均易造成盆底肌肉及神经损伤,引发盆底功能障碍。其中,妊娠与分娩是导致盆底损伤的最主要原因。
当盆底功能出现异常时,身体会出现各种症状,比如,尿失禁、小腹坠胀、身体走样、阴道松弛、性欲减退、性高潮障碍等,不仅给身体带来痛苦,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造成家庭不和谐。
产后3个月内是进行盆底康复的最佳时机,否则随着年龄增大不但增加治疗难度,而且子宫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会越来越高,越来越严重。所以,重视盆底功能检查和及早进行盆底康复是每位妈妈明智的选择。
四、哪些是盆底肌问题的重点人群?
1、产后妇女;
2、阴道松弛、阴道前后壁膨出者;
3、轻中度盆腔脏器脱垂者;
4、各类尿失禁、尿潴留患者;
5、便秘、性生活不满意者;
6、反复阴道炎、反复尿路感染者;
7、慢性盆腔炎的人群;
8、人流术后患者;
9、泌尿生殖系统手术前后需辅助调理者;
10、薄型子宫内膜所致不孕不育者;
11、卵巢早衰者;
12、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
五、呵护盆底肌,女性的必修课
产后一年内是盆底肌功能恢复的“*金时间”,越早训练,效果就越好。如果不做任何训练,随着年龄增大,激素水平下降,肌肉变得松弛,症状会越来越严重。到了中老年后,很可能会出现轻中度压力性痉挛或不同程度的压力性尿失禁,有的甚至发展到子宫脱垂。由此可见,产后盆底肌的恢复训练非常重要,这不光是为了家庭生活的和谐,更是为了我们身体长期的健康。产妈们应该要这么做:
1、凯格尔运动
排空膀胱后,选择站着、坐着、躺着或任何一个你感觉舒适的体位,放松你的辅助肌肉(腹部、臀部、大腿的肌肉)。
保持正常呼吸,收缩并保持5秒,然后放松5秒。如果5秒对于你来说太久,可以只收缩2-3秒,避免肌肉的疲劳和损伤,之后逐渐过渡到5秒。如果5秒收缩完成的很好,可以将保持时间延长至10秒,放松10秒。Kegel运动每天进行2-3次,每次15-30分钟。
2、饮食方面
女性产后应根据其主要不适症状,合理调整膳食结构,以快速恢复盆底肌功能。
女性产后均处于亏虚状态,可食用补气养血食物,如动物肝脏、花生、大枣、木耳、蘑菇等;产妇易出汗,体内水份匮乏,可多饮水,适当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出现排便困难的产妇,可食用小白菜、冬瓜、蔬菜汤等,促进排便;产妇要增加蛋白摄入,促进盆底肌恢复;产妇应尽量避免生冷性食物,预防腹泻;产妇每日应保证至少8h睡眠,保持心情舒畅,促进乳汁分泌。
3、避免静止,增加活动
不要因为害怕加重而长久卧床,这是严重的错误。因为人体长久不活动,肌肉会变得僵硬,气血(新陈代谢与血液循环)极度匮乏,进而造成体质变差(虚)。这样不但不利于盆底问题的改善,还可能会加重问题。
加强体质,增加步行锻炼,太极,肚皮舞,无卷腹动作的瑜伽,伸展操等等柔和的有氧运动项目。随着体质的加强,可以往后增加体育锻炼的强度,如健走,慢跑,游泳,以及那些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
4、避免生气,抑郁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阳气升健康,人类所有的情绪中只有愉悦和爱才会打造阳气。生气和抑郁都只会破坏我们的阳气,败气,不利于身体的恢复。从西方人的看法来说,生气是会增加腹压的,腹压会加大盆底负荷,因此不利于盆底康复。
所以,各位宝妈们,为了自己健康,盆骨肌肉修复要重视,如果医生建议修复的,就听从医生的指示吧。
本文由恩菲特月子中心官方号供稿,独家发布于百家号上,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