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脱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脾虚的人如何补脾ldquo补脾十法 [复制链接]

1#

脾虚的人如何补脾?了解一下“补脾十法”,才能更好健脾生血。

在中医养生里,李东垣的《脾胃论》有着很高的地位。原因无他,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了,后天之本不固,其它脏腑的濡养也就不足,从而出现一系列身体问题。

我们都知道,有虚就是有不足,有不足就要补其不足,这是中医的基本治法。而脾虚如何补其不足?当然就是健脾了。

但是,健脾补脾,和其它的补其不足是有所区别的。

比如,我们说气虚要补气时,无非就是以人参、*芪之类补益虚损的气;血虚补血时,也就是熟地、*精之类的补血生血。

而健脾补脾,则是针对一个脏腑全部的功能而言,显然就不仅限于某个方面的不足。因此,“补脾”其实是一个很广泛的说法,大概有如下十种,姑且称之为“补脾十法”:

1、健运:因为脾主消化食物和输布精微。如脾气虚弱,就可能形成脾失健运。因而出现饮食不化,食欲不振、肠鸣泄泻,神疲倦怠、脸色萎*无华等等。

这时候,重点就在于改善脾的运化功能,做到“能吃、能消化”。代表方剂如健脾丸、五味异功散、参苓白术散等等。

2、建中:脾胃位于中焦,脾胃的气机被称为“中气”。其它各个脏腑需要的气血濡养,都有赖于中气的输布。所以,中医有“得胃气者生”之说,并认为上损过中、下损过中都是危重证候。

因此,稳固中焦气机的做法,被称为“建中”。其目的无非就是使中焦脾胃之气能更好地濡养其它脏腑,脾胃健则病可退。代表方剂如建中汤、*芪建中汤,附子理中丸等等。

3、益气:所谓益气,基本和我们常说的“补气”相当。实际上,我们常说的气虚,主要就是中焦脾胃的气虚。所以,补益脾胃也就是“益气”了。代表方剂如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

4、生血:内经有云,饮食入胃,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这就是脾生化气血的原理。脾虚的人,气血也生化不足,从而出现血虚。此时,当健脾以生化气血。

请注意,中医所说的“补血”,其实都是生血,并不存在直接“补其不足”的补血方法。如血虚出现的面色淡白萎*、头昏心悸之类,理当健脾生血,如归脾汤、八珍汤等等。

5、摄血:脾不但生血,还能“统血”。也就是说,营血在脉中循行,需要脾气的维系。脾虚则维系不足,出现血不循经的“离经之血”。此时,当施行补脾统血之法,如归脾汤,方名就有将营血归属于脾的意思。

6、举陷:脾气主升,升提的是清阳之气,维固的是脏腑的各安其位。脾气健旺,各个脏腑的功能也能得到支持。当脾气不升反降时,不但有功能上的不足,气机的下陷也会导致其它脏腑的脱垂。如眼睑、胃、直肠、女子胞等等。

在中医辨证里,这类证候都属于中气下陷之属,理当健脾升提。代表方剂如补中益气汤、升阳举陷汤、*芪建中汤等等。

7、除湿:脾主运化,其中有运化水湿这一重要部分。脾虚则运化水湿不足,水湿内生而成脾虚湿盛。此时,理当健脾除湿。

当然,除湿的方法很多,有利水、化湿、燥湿等等。总之只要脾胃健则水湿运,肿满之证也就消退了。代表方剂如五苓散、五皮饮等等。

8、化痰:对于痰,中医有“有形之痰、无形之痰”之分,一般将痰饮同时并列。虽然我们现在说到的“痰”,主要是咳嗽从呼吸道咯吐而出。但“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

中医认为,痰饮的源头还是在脾虚上。所以,健脾化痰也是常用的治法,代表方剂如二陈汤、六君子汤、苓桂术甘汤等等。

9、除热:这是比较冷门的一个健脾方式。多数人认为,发热和脾虚关系不大。但在《脾胃论》里,“甘温除大热”之法,也是李东垣常用的方法之一。比如在有一些脾虚常见的症状之外,还有少气懒言、久热不退,用清热之品短暂热退而反复出现。代表方剂如参苓白术散、*芪建中汤。

10、托腐生肌:因为脾主肌肉四肢,脾虚之后,身体的一些创口可能出现迁延难愈。这种现象,中医认为也和脾虚关系密切。因为脾虚,中气不升,腐*之气内陷而成。

其调治应该补脾建中,托*生肌为主,避免*气内袭而成为险症。代表方剂如*芪建中汤、归芍六君子汤之类,其中*芪、白芍、白芷是三味最为常用之物。*芪补中益气,白芍养血,白芷去腐生肌。

总之,脾胃为后天之本,这个说法足以影响到全身的各个脏腑。在我们的养生中,健脾补脾是一个很常用的方法。而补脾之说,至少可以包括上述“十法”。各有针对性,但总不出健脾补脾这个范畴。尤其健脾生血,更是我们需要做好的一点。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点击下面的链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