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脱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便秘20年没治好,还患上中度抑郁症,私自 [复制链接]

1#
北京什么白癜风医院好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近几年,产后康复这个词逐渐被妈妈们所熟知,不少妈妈生完孩子以后也在纠结要不要做身体的恢复。

有些妈妈觉得月子做的还挺好的,该忌口的都忌了,该注意的也都注意了。产后算是恢复的不错吧!

还有些妈妈认为我生完孩子也很重视产后恢复,积极运动,体重减的很快,身材恢复的还不错,在朋友圈秀身材,引来了很多人的羡慕,纷纷夸赞“哇!产后恢复的真好!”

可是

身材好就是产后恢复的好吗?

月子做的好就是产后恢复的好吗?

需不需要做产后康复需要知道哪些呢?

产后恢复应该包括哪些?

产后康复,是指女性在分娩后,身体和心理所需要进行的一定的恢复和保养。主要包括乳房、子宫、身材、盆底和心理恢复等等。

1

乳房恢复要尽早

怀孕分娩,身体的激素会发生很大改变,乳房也会因此而发生变化。对于产后奶水少,奶涨等问题,要积极进行催乳和乳腺疏通。一方面可以给宝宝充足的纯母乳的喂养,另一方面,也防止因为乳汁堆积导致的乳房胀痛,严重者还会导致急性乳腺炎,需要切开引流来解决。

2

不要被肥胖蒙蔽了眼,而忽视了腹直肌分离

产后出现的肚子大,松松垮垮,以为是太胖了,于是跟着网上各种减脂视频进行锻炼,希望肚子能早点瘦下去,但是发现迟迟下不去。在此也提醒妈妈们,产后腹直肌分离是需要检测才能发现的,它是腹部的肌肉的损伤,但是从表面上很难看出来,直观去看可能就是肚子松松的,肥肥的,会让妈妈们误以为那是多余的赘肉。

所以,如果不知道真正的原因是是什么,就会走错方向,比如拼命去健身,减肚子。但是方向不对,不光努力白费,高强度的卷腹运动,有可能会加重腹直肌分离。

3

恶露无小事,子宫复旧要重视

产后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延长,量增多,混浊或有臭味,这些都是子宫恢复的不好的表现。但是有些妈妈因为忙,或者害怕妇科检查等原因,拒绝产后42天检查。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产后恶露不净有可能导致感染,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剖宫产所导致的产后恶露不净还容易引起切口愈合不良,严重着可能保不住子宫。

4

产后康复中,盆底是重要的一环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很多人可能觉得产后康复就是把子宫、乳房、形体调理好就行了,却忽略了盆底这一项。不知道产后还要做盆底康复。其实,盆底康复恰恰是盆底康复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产后漏尿、脱垂、便秘、阴道松弛、性交痛等等这些都是需要通过盆底康复解决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非常影响生活质量,尤其是到了中年,盆底的问题会更加明显,所以,产后的妈妈要特别地重视产后盆底的康复。

医院将产后康复治疗纳入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轨道,为产后妈妈和女性朋友们提供盆底康复治疗服务,帮助产后妈妈们尽力使身体恢复到产前状态,促进产后康复,帮助女性朋友们预防和治疗盆底肌肉松弛。

南方盆底康复提供各方面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疗与康复训练,预防与减少产后疾病发生率,提高产后女性生活质量。

适应范围

盆底肌肉松弛;尿失禁;

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膀胱脱垂、直肠脱垂;

阴道松弛、阴道痉挛;

性生活不满意如性交疼痛、无性高潮、性欲下降。

5

身材走样的烦恼,从孕期就要注意

可能不少妈妈在怀孕的时候担心的不是生孩子有多疼,而是产后身材走样,自己变丑了。如果很重视体型的妈妈,需要孕期就重视体重的管理,产后积极进行身体的塑形,包括妊娠纹的问题也是能够得到解决的。不过,如果妈妈们想要通过运动塑形,建议在盆底检查后进行,因为有些盆底疾病,过多的运动反而加重病情。

6

腰背痛,很多妈妈的通病

产后腰痛的问题,在产后妈妈中很常见,但是忍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积极治疗,不要因为太忙,而让自己的腰痛的问题延续很多年。

7

学会放松,远离产后抑郁

“你怎么整天哭哭啼啼的,别人生孩子怎么不像你这样。”希望这样的责备每个妈妈都不要遇到。现实中,产后妈妈在生理上经历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新妈妈,看到孩子,有的根本不能适应这种突然其来的妈妈的角色。孩子的每次苦哭闹都会牵动着心,再加上睡眠质量很差,容易出现情绪低落、头痛、易怒等症状,这种压抑的情绪长期得不到排解,很容易出现产后抑郁等心理问题。

所以,妈妈们产后一定要学会做腹式呼吸,腹式呼吸不仅可以缓解紧张、焦虑,还可以促进腹部脂肪的燃烧,减少腹部赘肉,同时,对于产后出现性交痛、尿频、尿急的妈妈也有缓解症状的作用。

以上这些都是常见的产后恢复需要注意的,可能个别妈妈还会遇到其他的问题,比如外阴水肿、下肢水肿的问题等等,都需要引起重视。其中盆底的康复尤其重要,但是往往被忽视。产后积极进行康复,自己的身体,只有自己来保护!

本文来源:伟思盆底

活动推荐

健康提示:本文医院,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做诊断、用药和使用的根据,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诊断、治疗及建议,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对这篇科普文章任何建议可在本文的右下角写留言。

预约方式

分享 转发
TOP
2#
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http://news.39.net/ylzx/bjzkhbzy/

便秘对于每个人来说几乎都遇到过,但如果超过半年以上不缓解的便秘,就要引起警惕了。今年45岁的杨先生从20多岁时就开始便秘,由于长期便秘,近一年来,只要大便时一用力,直肠就会脱出肛门外。

尽管已经出现脱肛现象,但他还是没有及时就医,直到忍无可忍,医院就诊。杨先生说,这么多年的便秘让他一直很焦虑、烦躁,也变得自闭,看过心理门诊,被确诊为中度抑郁症。

私自滥用药物危害大

为了治疗便秘,杨先生经常自己开药方,去药店买来泻药服用,比如大*、番泻叶、麻仁丸、芦荟胶囊等中成药,至少用过十余种,而且形成了依赖性,不靠吃药便秘就无法缓解。

医院金永贵主任表示,不少便秘患者都会像杨先生这样私自买来中成药服用,以为中药没有副作用,长期吃也没问题,但实际上会有很多副作用。这类泻药虽起效快、效果好,但长期应用会影响肠道水电解质平衡和维生素吸收,可引起不可逆的肠肌间神经丛损害,甚至导致大肠肌无力、药物依赖和大便失禁,严重者大肠肠壁变黑、变硬,即所谓的黑变病。因此不主张患者长期服用,仅建议短期或间断性服用。

像杨先生这样滥用药的患者不在少数,尤其是一些女性患者,如果长期服用含有大*、芦荟等成分的泻药,不仅会对肠道产生不良影响,还可能引起内分泌失调等症。还有不少老年患者,由于长期便秘变得精神负担特别重,逢人便说自己的病痛,在就医时也要把病情反复说上好几遍,已经成了心理障碍。

如何判断是否便秘?

排便正常指每日排便1-2次,或1-2天排便一次;大便排出畅快,可排空粪便。由于饮食不当、着急上火等引起的便秘几乎每个人都出现过,但这样的便秘一般持续时间短,经过自我调节往往很快恢复。但是,当便秘超过了一段时间后,就可能成为慢性便秘。慢性便秘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和(或)排便困难,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其中至少近3个月有症状,且至少四分之一的排便情况符合下列2项或2项以上:

————便秘自测————●每周排便少于3次●排便困难

●大便干

●排便时间长

●有排不尽感

有统计显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在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为15%-20%,84岁及以上可达20.0%-37.3%,在接受长期照护的老年人中甚至高达80%。年龄越大便秘发生率越高;男性发病率要低于女性;饮水不足、运动不足、膳食纤维摄入不足都是导致便秘的原因。

便秘有哪些危害?

便秘不仅会诱发痔疮、结肠癌等肠道疾病,还有可能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老年人因便秘排便时费时费力,腹压增高、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易诱发脑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而危及生命。

便秘者排便用力屏气,直肠内压力增高,阻断静脉回流,容易形成痔;原有痔疮者,则会因便秘而加重。

慢性便秘的老年人,容易诱发或加重老年人直肠脱垂(即脱肛)。便秘患者粪便滞留在结肠,以至使粪便中各种致癌物质浓度升高,与结肠黏膜接触时间延长,增加老年人患结肠癌的风险。

另外,长期便秘及经常应用泻药者,易发生结肠黑变病。慢性便秘可导致患者坐立不安,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失眠、焦虑、抑郁。

如何预防便秘?

预防便秘一定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

首先要有足够的膳食纤维摄入,蔬菜瓜果富含可溶性纤维、维生素和水分,应成为慢性便秘人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要有足够的水分摄入:应养成定时和主动饮水的习惯,不要在感到口渴时才饮水,每天的饮水量以-ml为宜,每次50-ml,推荐饮用温开水或淡茶水。

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制定按时排便表,每天定时排便。建议患者在晨起或餐后2小时内尝试排便,排便时集中注意力,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正常适宜的排便体位是蹲便,如果坐便,建议脚下垫一个小板凳,也有一定的效果。另外还要保持适度的运动。

免责声明:本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