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脱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碑林传统经典组方制剂1期槐角丸 [复制链接]

1#

槐角丸

HuaijiaoPills

传承经典碑林匠心

槐角丸是西安碑林药业传统经典组方制剂之一,它是由槐角、地榆、*芩、当归、防风组成,诸药合用,具有凉血止血,清肠疏风之功效,用于风热湿*所致的肠风便血,痔疮肿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具有止血,促进凝血,镇痛,抗炎,抑菌,降血脂等作用。临床上多用于各种痔疮出血,肛裂,慢性结肠炎,慢性直肠炎,慢性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肠息肉出血,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等疾病。

剂型:丸剂(水蜜丸)

药品类型:OTC甲类,国家医保和国家基本药物。

执行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一部

处方组成:槐角(清炒)、地榆炭、*芩、麸炒枳壳、当归、防风

“碑林牌”槐角丸

组方来源:槐角丸,中医方剂名。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宝庆新增方)。具有止痒痛,消肿聚,驱湿*。清肠疏风,凉血止血之功效。重要文献《名方类证医书大全》摘要:“槐角丸,治五种肠风下血,痔瘘脱肛下血,并宜服之。槐角(去枝梗,炒)一两,地榆、*芩、当归(去芦,酒浸一宿,焙干)、防风(去芦)枳壳(去白,麸炒)各半斤。上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名方类证医书大全

组方分析:治疗肝热下泻出血,自然应该凉肝止血。但在凉肝止血同时还应兼顾血随气陷这一机理,佐以升阳举陷药物,才使治法趋于完善。此方槐角用量最重,《本草经疏》曾谓此药“为苦寒纯阴之品,为凉血要品,故能除一切热,散一切结,清一切火。”首选此药清肝凉血,自是主药。

槐角

地榆性味苦寒,药理实验证明本品能使凝血时间明显缩短,并有收缩血管作用。再配擅长清热止血的*芩,能够增强槐角清肝、凉血、止血力量,三药专为热迫血行而设。下血虽因血为热迫,气机陷而不举亦难御其责。

地榆炭

1

*芩

2

佐升浮的防风升发清阳,枳壳疏通气机,药理实验证实枳壳能使胃肠运行收缩有力,虽然本身并无止血作用,却可达到压迫止血目的,可为槐角、地榆他山之助。

防风

枳壳

用一味当归活血,可使血止而不停淤,亦有可取。全方构思缜密,选药精当,用于痔血,当有效验。痔血最忌大便干燥。因为便燥势必擦伤疮面,加剧出血;便时用力,亦要加剧出血之势。槐角质地阴柔,长于滋润肠道;地榆有微弱泻下作用,可使肠道保持畅通。痔血选用二药而不选用其他止血药物,就是因为二药可使大便通调。古人根据出血部位的选药经验,可以借鉴。此方能治脱肛,也是同一道理,一面用槐角、地榆、当归滋润大便,使其畅通;一面用枳壳收缩大肠,防风升举气机,使其复位。但仅宜于脱肛兼见大便燥结之证,若系气虚下陷,仍以补中益气为宜。

当归

槐角丸

临床应用

1

幼儿肛裂

是指五岁以下儿童,病程超过15日,以排便肛痛、便秘或伴有少许便血为主要症状,临床检查肛管中上段可见纵形裂损。研究表明槐角丸具有凉血止血、润肠通便、解痉止痛之功效,对幼儿肛裂具有良好治疗效果。

2

痔疮

最常见的肛肠疾病,由于肛管或直肠下端的静脉丛充血或瘀血并肿大,易出现排便时出血、疼痛、肛门瘙痒、痔赘脱垂等症状,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好发于45-65岁人群,大约40%患者没有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出血、肛周瘙痒、疼痛和脱垂。研究表明槐角丸能够有效治疗内痔,对患者便血、肛门坠胀等症状均有明显的疗效。

3

肛乳头炎

指因排便时创伤或肛窦炎引起的肛乳头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为平时感到肛门内有异物感,随着乳头增生肥大,排便时乳头可脱出肛门外,为色白质硬的结节,小的乳头便后可自行回到肛门内,大的需用手推回肛门内。若不及时复位,可引起肛门水肿、胀痛。肿大乳头被刺激或破溃后,可使肛腺分泌增加,引起肛门部潮湿发痒,但很少出血。槐角丸具有凉血止血、润肠通便、收缩大肠、解痉止痛之功效,对肛乳头炎具有一定疗效。

4

肛窦炎

又称肛隐窝炎,发生于肛窦、肛门瓣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常引起肛周脓肿等肛门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排便时肛门疼痛,还会伴有肛门异物感、不适、排便不尽、肛管下坠感及肛门脓性分泌物。槐角丸具有凉血止血、润肠通便、收缩大肠、解痉止痛之功效,对肛窦炎具有一定疗效。

5

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

指非细菌,病*,寄生虫感染等病原菌所导致的结肠炎,其中最常见的是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等。临床表现为腹泻和便秘,病初症状较轻,粪便表面有黏液,以后便次增多,重者每天排便10~30次,粪中常混有脓血和黏液,可呈糊状软便,便血是较常见的症状,一般为小量便血,重者可呈大量便血或血水样便。槐角丸有凉血止血、润肠通便功效,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便秘、便血等症状。

6

痤疮

称为寻常痤疮,是皮肤科最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皮损好发于面颊、额部和下颌,亦可累及躯干,如前胸部、背部及肩胛部,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为特征,常伴皮脂溢出,好发于青春期男女,也称之为青春痘。研究表明,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肺胃湿热熏蒸、郁滞肌肤、蒸于颜面所致,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经湿热,可以通过泄下通腑之法,使肺热下行,槐角丸具有清利大肠湿热及凉血止血的作用,治疗痤疮有明显疗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