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脱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被称为肠癌ldquo近亲rdquo [复制链接]

1#

62岁的付爹爹,去年开始大便总是带有血迹、黏液,还时不时伴有腹痛。上周,经邻居介绍,付爹爹来到武汉国医堂进行检查。

我院肛肠专科周贵金主任,对付爹爹做了一个初步诊断,并在随后的肠镜检查中,发现付爹爹的肠子里长了多个“隐形炸弹”——肠息肉。

经家属同意,医生进行了息肉镜下微创切除,并在随后的病理活检中,发现付爹爹的息肉属于良性,暂时没有出现恶化。

周主任提醒,付爹爹患的肠息肉属于一种易复发病种,但它早期也没有什么症状,因此要定期进行复查,避免出现恶化。

那么,这个被称为肠癌“近亲”、“定时炸弹”的肠息肉,到底是什么来路?它都有哪些症状表现?如何让早期无症状的肠息肉“现出原形”?

看完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揭开肠息肉的“面纱”

肠息肉,是来自于肠黏膜的一个异常增生的隆起性病变,通俗来讲,就是大肠壁长出了不该长的肉疙瘩,在没有确诊之前我们统称为肠息肉。

根据形状的不同,肠息肉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有蒂(长根)

无蒂(没长根)

扁平

广基

根据息肉的病例,可以分为腺瘤性和非腺瘤性。其中,腺瘤性肠息肉存在恶变风险,非腺瘤性息肉如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恶变风险较小。

周主任介绍,如果在检查中发现息肉,首先要明确息肉的类型,若属于腺瘤性息肉,应尽早切除,有20%左右的几率会发展为大肠癌。

而从临床数据来看,95%以上的大肠癌都来自于腺瘤性息肉。

得了肠息肉,主要有哪些症状

01

早期阶段

对于早期肠息肉患者,临床上并没有太明显的症状,即使偶尔出现某些如腹胀,腹泻,便秘等消化道症状,也因为较轻微和不典型而往往被人忽视。

02

症状加深阶段

排便习惯改变

肠息肉症状加深阶段,患者的排便习惯会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排便时间、次数的改变,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特别是便秘与腹泻会反复交替出现,当出现腹痛的时候,更要引起重视。

大便形状改变

正常的排便形状为圆柱形,而如果息肉长在结肠腔里面,就会压迫粪便,导致粪便在排出时变细,或者呈现扁形。

大便带血

肠息肉患者会出现便血症状,通常为无痛便血,便血特点为带血,而不发生滴血,便血颜色多为鲜红色,带有黏液。

肠道刺激症状

当肠蠕动牵拉肠部息肉时,患者会出现肠道刺激症状,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腹痛、腹泻、脓血便、排便不净等症状。

脱垂

如果肠息肉较大或数量较多时,会因为重力牵拉肠粘膜,使息肉逐渐与肌层分离而向下脱垂。在大便牵拉和肠道蠕动的刺激下,易造成息肉周围的粘膜层松弛,从而引发直肠脱垂。

诱发肠息肉的原因有哪些?

基因与遗传因素

临床上认为,肠息肉的形成和基因突变以及遗传有紧密关系。从当前研究的情况看,导致肠息肉的突变基因,会由父母遗传给后代,并且在遗传几率上男女均等。

所以,当家庭成员中有人患有腺瘤性息肉,那么其他成员发生大肠息肉的可能性会明显升高。

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

对于具有不良生活习惯,生活不规律的人,比如长期遵循高蛋白、高脂肪、低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长期不运动的人,更容易导致体液酸化,引起肠道细胞突变、增生,从而诱发肠息肉的形成。

肠道炎性疾病刺激

如果肠黏膜长期被炎症刺激,也会引起炎症性息肉,像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痢疾患者、做过结肠手术患者,其愈合处也容易出现息肉。

粪便等异物刺激

如果粪便和其他异物长时间停留在肠道,或者受到机械性损伤,就会直接刺激肠黏膜上皮,造成肠道细胞异常增生,形成息肉。

其他疾病

肠息肉的发生与其他疾病也有一定关系,常见的有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免疫力低、肥胖症等,此类群体容易出现肠息肉。

如何预防与治疗

饮食建议

减少高脂肪的摄入,比如说减少肥肉、油炸食品;

多食用优质蛋白类食物,比如说鱼肉、鸡肉、豆制品等;

多吃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蔬菜水果,比如菠菜、青椒、西兰花、番茄、芒果、橙子等,促进肠道吸收。

多吃膳食纤维类食物,膳食纤维有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少食物和潜在的致癌物在肠道中停留时间,常见的比如燕麦、小米、玉米、荞麦等。

调整作息习惯

适当运动量

保持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增加肠道内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加强肠道蠕动从而减少粪便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与此同时,适当的运动也能减少粪便中有害物质对肠黏膜的刺激和伤害,从而降低肠息肉的发生率和复发率。

建议每周五次,每次至少30分钟的运动。如果每天能进行45分钟的中等强度的运动,则在降低肠息肉风险方面效果更佳。

保持良好心态

研究表明,精神过度紧张会导致支配内脏器官蠕动的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从而阻碍肠道蠕动,进而引发便秘,增加肠息肉发生的风险。因此,保持心情愉悦和良好的心态,有助于维护肠道环境。

戒烟戒酒

吸烟、过量饮酒都会增加肠息肉和结肠癌的风险。如果有结肠癌家族史的群体,更要戒烟戒酒,以降低发病风险。

建议女性每天饮白酒不超过40ml,葡萄酒不超过ml,啤酒不超过ml,而男性不应该超过女性的2倍。

及时切除

周贵金主任建议,肠息肉有恶变的可能性,一旦发现肠息肉,要及时进行治疗,如果判断是具有癌变性质的腺瘤性息肉,应该尽早切掉。

对于引发了便血、大便变细、便秘等症状的息肉,这种息肉的位置往往不太好,也应该及时进行治疗。

此外,周主任介绍,对于直径大于1.5cm的非腺瘤性息肉,虽然癌变的风险较小,但是它的生长速度也会很快,不仅会影响患者排便,也会存在癌变的风险,因此,也建议尽早切除。

镜下微创摘除术

周主任介绍,目前我院采用的是镜下微创治疗技术,例如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简称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简称ESD)、氩离子凝固术(简称APC)等,在检查过程中对发现的息肉直接进行切除。

与传统的开刀不同,镜下微创摘除息肉技术,创伤小、易耐受、治疗的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与此同时,它的价格也更加亲民,只有一般外科的1/3-1/2左右。

定期复查

切除肠息肉之后,是不是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呢?

NO!

一方面,一次检查会存在漏诊的可能。周主任介绍,一是肠腔呈弯曲袋状形状,会形成视觉死角,二是肠镜检查前存在肠腔清洗不到位情况,三是检查过程中肠道出现痉挛等,都会导致漏诊。

另一方面,肠息肉的复发几率也很大。据学者调查研究发现,6%-75%息肉切除后又有了新生或复发的息肉,如果再次切除,将会大大降低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

因此,周主任建议,只要是曾经有肠息肉病史的病人,都应该定期进行复查。

做肠镜体检

周主任介绍,息肉恶变会有5-15年的时间差,很多肠息肉患者在前期并不会感觉身体有特别明显的症状,但是,当感觉到身体不舒服、出医院检查,往往就是比较严重了。

此外,据统计,在做过肠镜的人群当中,约有40%的检查者都被查出了肠息肉。

因此,周主任建议,40岁之前,不管身体状况怎样,都要进行一次肠镜筛查。

武汉国医堂

更多胃肠、肛肠问题,请留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